“微寓言”:小學創意讀寫課程的新教學文體
http://www.wandqa.cn2025年01月20日 10:16教育裝備網
云南省昆明市盤龍區桃源小學舉辦了一次別開生面、新意迭出的語文教改活動。他們本著“真學語文”的理念,把孫建江的微寓言作品集《一念一句》(人民文學出版社)遴選為讀寫材料,在文學閱讀、創意表達、整本書閱讀以及跨學科學習等多個維度上進行集體備課、授課!兑荒钜痪洹肥且徊空Z言精美、意蘊豐贍的“一句話寓言”集,它機敏睿智的文學構思和精美語言,蘊含了豐富的文化和深邃的哲理;并以適合小學生閱讀的圖文并茂的呈現形式,刷新了小學語文學科里的文學閱讀方式,還為藝術、科學等其他學科的教學提供了有機融合的教育空間。結合《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的“發展型學習任務群”和“拓展型學習任務群”的相關要求,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進微寓言文體的讀寫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效地培育在人工智能環境下的讀寫能力和情感表達能力,為建設小學創意讀寫課程提供了多種形態的可能性和實操性。
微文學是“互聯網+”時代新涌現出的一種文學類型,它由微寓言、微小說、微短劇等組成,這些新文體在創作上有著獨特的規范和模型。優秀的微文學被稱為“新時代的文學輕騎兵”,在反映時代精神和人心人性,塑造具有新質內涵的人物,創建有廣度、深度和溫度的文學創意上,都顯現了較為特別的文體優勢。一段特殊環境中產生的情緒情感,一個包含著過去、現在和未來意蘊的生活小場景,一個在日常生活中人們突然領悟的小感受,都可以成為微文學的創作題材。孫建江在創作《一念一句》時,運用了跨界思維的文體模型,從人物到動物,從動物到植物……在一個個具象細節里發現和概括著人類深刻的理性智慧。
進入了微文學矩陣的微寓言同樣閃現了絢麗耀眼的文學性。首先,作者用機智的文學構思,賦予了植物、動物、器物等人的情感和靈魂,讓它們對自然和社會的萬事萬物抒發出一種獨特的藝術感覺和哲學感覺。這種機智的“物的人化敘事”,結構出了一種“陌生化”的人生感悟,當這種“物的人化敘事”與讀者發生共鳴共情時,作者便創建了一個深刻的或點破、或留白的關于人生和人性的文學創意。其次,在孫建江微寓言的“語言錯位結構”里,蘊含的文學創意始終附著在某個動物、植物和器物的生活細節上,而這種生活中普通平凡、人們早已司空見慣的寓言細節,在孫建江的“微寓言敘事”里,卻能使讀者在閱讀瞬間眼睛一亮、心頭一震,產生思想的震撼和頓悟的快樂。最后,孫建江嫻熟地運用多種多樣的煉鑄文學語言的方法,構成了它能繞著說(曲轉)、隱著說(留白)、反著說(反轉)的獨具個性特征的“孫氏寓言語言”。有了在文學構思、文學細節和文學語言三方面的發力,微寓言讓各類讀者都能獲得閱讀的審美快樂,汲取人生成長的精神養分。
圍繞著《一念一句》,桃源小學的語文教師們做了一次極有創新意義的教學實驗。她們對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的創意讀寫活動課做了一個整體而系統的教學設計。陀躍娟老師給三年級學生講《微寓言中的繽紛世界》,她以油菜花、黃鸝鳥、閃電、拔河比賽等植物、動物、自然場景、校園場景等為分析解讀對象,從5種觀察方法入手,告訴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如何觀察自然和社會,如何表達自己對自然和社會的獨特感覺和感悟。這種微寓言的教法有效地挖掘和培養了孩子們極為寶貴的藝術感覺,使他們繼續保持一顆童心,用自由大膽的跨界想象,用自己的心靈和眼睛去感知社會和自然,培養他們特有的想象力和好奇心。
肖芙老師在四年級的活動課程中主講《微寓言的明信片之旅》。她以《熱水瓶》《夾子》《筷子》《蒲公英》《烏賊》《田徑沙包》等作品為教學案例,告訴學生們微寓言的多種選材方法和構思方法,設計了“任務單”,讓學生用關鍵詞來概括上述作品的構思特點和語言特點,還要概括這些作品的立意。這種教學內容和作業方式抓住了語文學科的思維方法,抓住了微寓言在立意表達上“出其不意”的特點,用“反轉、斜升、曲轉”等方法煉鑄微寓言的文學敘述語言,將微寓言的讀寫教學建立在堅實的文體基礎和學科基礎之上。李妍穎老師執教小學高年級(五、六年級)。她設計了一張精準、簡練的表格式“學習單”,列出了《一念一句》的微寓言作品,讓學生用關鍵詞填出作品的創意,留出空格讓學生們仿寫一個微寓言。參加這樣的創意讀寫工作坊的學生,當場就能按照微寓言的文體特征,寫出一篇符合要求的作品來。
桃源小學將微寓言引入小學語文讀寫活動中,可以教小學生學會欣賞這種文學性很強的文體,并通過學習作家的一些寫作方法,模仿作家的寫作方式,在讀寫訓練中寫出屬于自己的微寓言作品,提高語文素養和寫作能力。在當今的“互聯網+”時代,微文學有著過去無法比擬的新優勢,它促使我們“使用最少的文字來表達最豐富的思想”——不論是大學生、中學生,還是小學生,都可以在微文學讀寫中獲得成長的養分。
。ㄗ髡呦祹X南師范學院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項目“‘微文學與新讀寫’課程研發與實踐”的延伸成果)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