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傳承中感受春節文化的非凡魅力
http://www.wandqa.cn2025年02月11日 09:53教育裝備網
■在剛剛過去的首個“非遺版”春節期間,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人們在共同參與非遺活動中感受春節氛圍
■更好地傳承傳播春節文化,既需要以過年的形式去近距離體驗,更需要通過教育、宣傳、產業等多個手段去發力
如果對剛剛結束的春節假期做一回顧,可以發現今年的春節是具有特別意義的首個“非遺版”乙巳春節。在“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后,今年國家和各地投入了更多資源,以更系統、全面、精心策劃的方式組織文化活動,完整深入地傳承春節文化。例如,春節前夕,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推動全國策劃開展近7000項非遺傳承實踐和傳播展示活動;春節期間,各地不同的主題活動將傳統民俗文化與現代科技、潮流元素相結合,為蛇年春節增加了濃濃的“非遺味道”。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體現了中華民族世代相傳的多種社會習俗,展示了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深厚底蘊。同時,春節文化中還蘊含著中國人的道德規范、對家庭和國家的熱愛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與人和諧相處的理念。春節申遺的成功,首要之處就是給人們帶來了觀念上的重大改變:春節不僅僅是家庭團聚吃團圓飯,更是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組成部分。在參與春節文化活動時,深藏在每個中國人心靈深處的集體記憶乃至集體無意識就會顯化于行,轉化為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從而更加珍視和熱愛春節這一傳統節日及其所承載的文化價值。此外,春節申遺成功,也意味著國際對春節所彰顯的價值觀和背后的文化有了更加廣泛的認同。
在國家的推動下,蛇年春節期間老百姓對各項活動的參與度有明顯提升。各地各類廟會、燈會、非遺表演等活動,吸引了大量國內外游客。根據相關統計,各大旅游平臺上的非遺城市旅游搜索量和訂單量呈現井噴式增長。從闔家圍坐共享年夜飯到各地舉辦的民俗表演、非遺展示等活動,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人們在共同參與非遺活動中感受春節氛圍,在互動體驗中增進家庭成員之間、鄰里之間乃至陌生游客之間的情感交流與聯系。可以說,人們在自覺傳承、實踐著春節文化。
今年,口頭傳統、社會實踐、儀式慶典、傳統手工藝以及民間藝術表演等多項非遺和民俗組成了春節這一宏大的美麗畫卷。在回味濃濃年味的同時,我們需要思考的是未來如何更好地傳承傳播春節文化。這既需要以過年的形式去近距離體驗,更需要通過教育、宣傳、產業等多個手段去發力,推動春節文化煥發持久的生命力。
家庭傳承與學校教育并重。對孩子來說,不僅僅是體驗春節的娛樂性,還應該建立系統的春節知識體系。家庭是傳承春節文化的重要場所,長輩不妨以身作則向晚輩傳授春節傳統習俗,讓青少年在實踐中感受春節文化的內涵。同時,學校應將春節文化納入教育體系,在特定的時間節點開設相關課程或社團活動,幫助學生系統學習春節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傳統習俗。此外,還應發揮好教育協同力,充分利用博物館、文化館、圖書館等社會公共場所,多元化地開展有質量的春節文化主題展覽、講座、培訓等活動,向公眾尤其是青少年普及春節文化知識。
文化傳承與研究創新同步。春節文化的內涵、形式和功能豐富而多樣。在保護傳承春節文化的同時,還要加強對春節文化的挖掘與展示。既要建構起中國特色春節的獨特文化符號,提升人們對傳統節日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也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加強研究,深入挖掘春節的文化基因與時代元素。特別是推動傳統與時尚融合創新,使春節持續煥發新活力。
傳統媒體與社交媒體共舉。傳統官方媒體在傳播春節文化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但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發展,網紅名人的傳播影響力也需要得到高度重視。一方面,借助電視、廣播等傳統媒體,制作播出有關春節文化的紀錄片、綜藝節目、公益廣告等;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各類新媒體平臺,通過短視頻、直播等形式,吸引更多年輕人的關注。
公益體驗與產業活動貫通。各地應充分貫通公共文化與文化產業的消費通道,策劃組織特色春節文化活動,創新開發地域主題的春節文化旅游線路和文創產品,將春節文化元素融入現代生活,打造高品質的春節文化體驗場景和文旅消費產品。如此,使春節文化更具體驗感,讓年味更加醇厚。
(作者系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管理系主任)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