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智能研修平臺應用試點工作總結交流活動在石家莊舉辦
http://www.wandqa.cn2025年04月07日 15:44教育裝備網
2025年4月2日,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智能研修平臺應用試點工作總結交流活動在河北省石家莊市成功舉辦,來自全國的教育領域專家、學者和一線教育工作者,聚焦智能研修平臺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成果與未來發展進行了交流研討,1000余位代表參加本次活動。
蒞臨活動的領導有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肖航副主任,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雜志社蔣宇副社長,河北省教育技術中心陳曉輝主任,河北省教育技術中心王玉芹副主任,石家莊市教育局馮煒副局長,石家莊市長安區人民政府郝永志副區長,石家莊市長安區教育局黨組書記趙衛東局長。
蒞臨活動的嘉賓與專家有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音像出版社馬小強社長,內蒙古教育裝備中心張紅星主任,山東省電化教育館李浩館長,安徽省電化教育館閆明圣館長,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與大數據中心李瑩主任。應用試點工作專家組組長、華中師范大學本科生院院長劉清堂教授,應用試點工作專家組副組長、揚州大學數字媒體應用研究所所長馮銳教授,應用試點工作專家組成員、揚州大學孫發勤教授,應用試點工作專家組成員、徐州市電化教育館周巖館長,北京中慶現代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宋東茂董事長。
開幕式
《中國電化教育》雜志社主編曾祥翊主持開幕儀式。
河北省教育技術中心陳曉輝主任,石家莊市教育局馮煒副局長,石家莊市長安區人民政府郝永志副區長在開幕式上致辭,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肖航副主任在開幕式上發表講話。
肖航副主任在講話中表示,四年來,央館智能研修平臺應用試點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力,呈現規模化應用趨勢。一是智能精準教研廣泛覆蓋、規模擴容,越來越多的學校積極參與試點工作,教研員、職初教師、骨干教師以及名師工作室等關鍵群體均表現出較高的參與水平;二是智能精準教研保障機制持續優化,呈多樣化發展態勢;三是與外部教科研機構或高校的合作開創了教研新時空;四是多樣化的智能精準教研活動有序開展,教師對教研效果滿意度較高;五是智能精準教研創新模式不斷涌現,推動教師專業成長從“經驗驅動”向“數據智能驅動”跨越。他指出,智能研修平臺已成為開辟教研數字化轉型新賽道、塑造智能精準教研新優勢的重要抓手。為深化人工智能與教育融合創新,資源中心將組織開展“智能研修平臺規�;瘧妙I航行動”,推動教師規�;瘜I成長和區校兩級教研高質量發展。
頒發證書
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為智能研修平臺領航試點工作區、領航試點工作校、創新應用教研團隊、卓越教研員、卓越教師頒發證書。
卓越教師代表巴中市平昌縣第二小學羅歡、卓越教研員代表邯鄲市叢臺區連城小學王雪發表獲獎感言。
工作報告
《中國電化教育》雜志社主編曾祥翊作《中央電化教育館智能研修平臺應用試點工作總結》報告。報告指出,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于2021年啟動智能研修平臺應用試點工作,旨在以智能精準教研推進教研高效、高質量發展和教師高質量專業成長。資源中心按照“培訓先行、典型培育、數據賦能、模式創新”工作思路,通過行政推動、專家引領、平臺迭代、企業助力、應用培訓、示范創新、成果宣傳等舉措推動試點區(校)探索規�;c個性化相結合的教師專業發展新模式,取得了六個方面的成果成效。為深度推進智能研修平臺應用,總結了試點工作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提出了2025-2028年期間,擬組織開展智能研修平臺規�;瘧妙I航行動計劃。
專家報告
專家報告環節由教育部教育技術與資源發展中心(中央電化教育館)音像出版社馬小強社長主持。
應用試點工作專家組組長、華中師范大學本科生院院長劉清堂教授作題為《智能精準教研的理論與實踐》的報告。報告從教師研修的演進向度,整合教師專業發展的政策文件,分析不同時期政策文件中對教師教研提出的要求,梳理教師教研理論的演進。進一步厘清智能精準研修的內涵特征、基礎理論、發展趨勢,明晰智能精準教研理論及價值意蘊。結合智能研修實踐案例,進一步歸納智能精準教研模式及實際教研活動方案。
應用試點工作專家組副組長、揚州大學數字媒體應用研究所所長馮銳教授作題為《AI賦能教研,開啟智能精準教研新紀元》的報告。報告中指出,智能研修平臺首次開啟了我國人工智能賦能教師教研工作的實踐探索。智能研修平臺經過了新的技術升級和功能改造,備課、磨課、教學、評價、反思等教研業務全覆蓋,教研數據采集與分析升級為多模態,教師和學生行為分析已經達到了12種,可以即時呈現5類課堂場景的時序圖切片,課堂學情曲線達到四種。AI教研大模型得到應用,智能診斷、策略推薦、智能評課等實用功能得到實現。目前,平臺正在擁抱DeepSeek大模型,正在利用DeepSeek算法模型深度對接教師教研的各個應用場景,加大DeepSeek與教師實際教研工作的深度融合,為基礎教育的每一位教師開啟更加智能、高效、便捷、創新的科研之旅。
案例展示
本環節由石家莊市長安區教育局教研員郭春霞老師主持。
河北省教育技術中心副主任王玉芹帶來了題為《“智研”啟航新征程,教師成長奏華章——河北省智能研修工作匯報》的報告,強調河北省通過“人工智能+教師研修”的模式,在“智能研修平臺應用試點項目”中顯著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并構建了“1345”智能研修體系,為區域教育創新提供了示范經驗。
石家莊市教育信息化管理中心主任趙慧敏的報告《數智賦能·“域”見未來——雙減背景下石家莊市以智能研修推進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實踐探索》中,介紹了石家莊市在雙減政策下,如何通過智能研修實現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全鏈條推進機制,以及“1(網)+2(平臺)+3(維度)+N(應用)”的獨特模式。趙主任還分享了長安區作為試點,如何通過“三階六步兩跟進”的教研模式,結合智能教育聯盟和智慧教育工作室,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成功案例。
石家莊市長安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趙衛東的報告《數字賦能創新態,科技領航啟新程》中,闡述了長安區作為智能研修平臺應用試點工作領航區的戰略地位,以及如何通過數字化轉型推動教育高質量發展,打造了“長安樣本”。
石家莊市長安區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李勇惠的報告《構建智慧教研新生態,激活區域發展新動能——河北省石家莊市長安區“一核五維”數智賦能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實踐》中,詳細介紹了長安區如何以《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為指導,通過“一核五維”數智賦能教育體系,實現教育數字化轉型,并分享了三年來的實踐成果。
石家莊市實驗小學張珊珊老師帶領學生們展示了小學三年級數學《探索樂園》的課例。
隨后,長安區小學數學研修工作坊的老師們圍繞這一課例進行了“微教研”。老師們利用AI數據和觀課反饋,深入分析了課堂教學的優勢與不足,并基于實踐經驗提出了改進策略。在熱烈的討論中,老師們展現了團隊協作精神,共同提升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工作坊還強調了理論學習的重要性,并期待人工智能與教師智慧的結合能夠激發創新,為教師的專業成長照亮道路。
石家莊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小學幼教室主任楊亞伶對領航區教研理念及模式研究的落地、微教研活動進行了點評,給予了高度評價。
經驗交流
領航區代表經驗交流環節由江蘇省徐州市電教與裝備發展中心主任周巖主持。
重慶市大足區委教育工委書記、區教委主任石朝勇的報告《AI賦能、匠心精琢 以“智研慧教”點亮數字教育新未來》深入探討了技術驅動下的教育變革。報告圍繞“精準、智能、生態、未來”四大關鍵詞,提出了通過精準診斷和智能平臺構建來提升教育質量的方法,并強調了構建教研共同體和推動教育生態建設的重要性,最后展望了智慧教育的未來發展方向。
遼寧省沈陽市蘇家屯區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兼教育工作委員會副書記郭志美的報告《聚焦智能研修平臺,構建區域智慧教育新生態》介紹了蘇家屯區如何將教育數字化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通過實施“五個一”行動,全面推動智能研修平臺的應用,實現了資源共享、教師成長、教研模式創新等多方面的突破。
南京江北新區教育發展中心信息中心負責人沈乃飛的報告《智馭未來教育、賦能教師成長的南京江北行動》分享了江北新區在智能研修平臺應用試點工作中的創新模式、科研引導、培訓先行和技術探索等方面的經驗,并對未來的試點方向進行了明確。
成都市金牛區教育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易立鐵的報告《基于循證理念的智能精準教研實踐探索》講述了金牛區如何通過央館智能研修平臺應用試點,構建精準教研模式,設計分析方法,總結實踐范式,實現了教研工作的精細化和個性化。
領航校代表經驗交流環節由揚州大學副教授孫發勤主持。
浙江杭州長壽橋教育集團黨委副書記、副校長羅曉莉的報告《照見課堂,領航成長——基于數據驅動的“鏡像”教研實踐》介紹了長壽橋教育集團如何利用智能技術,通過“鏡像”教研機制,實現教師教學全過程的實時呈現和持續改進,助力教師專業成長。
貴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興義市紅星路小學黨支部書記、校長肖燕的報告《智研探索,數字領航——興義市紅星路小學CPR—MIC智能精準教研》分享了興義市紅星路小學如何通過“CPR-MIC”模式,利用AI課堂數據分析,推動教師專業成長和教學質量提升。
長春市第103中學黨總支書記袁波的報告《聚焦智能精準教研,賦能教師專業成長》講述了長春市第103中學如何依托央館智能研修平臺,探索構建“學創課堂”、探索“研修機制”和探索“輻射引領”新路徑,推動教師專業成長和教育數字化變革。
創新應用教研團隊代表經驗交流環節由石家莊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小學幼教室主任楊亞伶主持。
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第十九中學教研組長趙彤梅的報告《技術融合視域下的化學教學創新探索》介紹了呼和浩特市第十九中學如何利用智能研修平臺,構建“數據+實驗+生態”融合模式,實現化學教學的創新探索。
廈門市思明小學書記、校長陳雪芳的報告《共學·共研·共創:基于“三核 +”循證的智能化研修創新模式》闡述了思明小學如何利用央館智能研修平臺,推動數據驅動的精準教研,構建教師研修共生體,并通過“三共”策略提升校本研修質量。
湖北大學師范學院(田家炳教育學院)教授、湖北雙創教育與產教融合研究院院長柳勁松的報告《共建共享與共生共贏:區域職教智能研修生態的多元協同創新之路》分享了咸寧市試點區在構建區域職教智能研修生態方面的探索與實踐,強調了“共建共享、共生共贏”的理念,打造了職業教育教研聯合體,實現了顯著進展。
本次活動不僅全面總結了智能研修平臺試點工作成效,更為智能研修平臺的規�;瘧弥该髁朔较�。隨著智能研修平臺的深度應用,必將開創教師專業發展新局面,為落實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推進教育強國建設注入強勁動力。
注:本文為企業發布的推廣文案,不代表本站觀點。
更多信息請查看企業專區:http://www.wandqa.cn/cp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