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教育打造了學校“金名片”
http://www.wandqa.cn2020年05月06日 09:38教育裝備網
勞動教育,應該是孩子全面成長整幅畫卷中最基礎的底色。勞動教育的最終目的是讓青少年懂得,幸福生活建基于辛勤勞動之上,幸福生活的能力始自勞動。但如今,可以說勞動教育已成為最受忽視的教育。
勞動教育煥發孩子的生命活力
如何把學生培養成未來“身體健康、心理陽光、熱愛勞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江蘇省連云港市海頭中心小學方圓26畝的園地里,我們開始了新勞動教育的積極探索。
2018年起,學校結合自身實際,積極探索并思考環境育人,利用校園空地,因地制宜開發了占地面積17000多平方米的“一分田”綜合勞動實踐基地。近兩年,“一分田”里先后栽種了大豆、小麥、油菜、紅薯等幾十種常見農作物,側重體現農村田園生活的自然與原生態。每塊土地都落實了具體項目、班級、責任,掛設了知識性標牌。一、二年級每周上勞動實踐課一節,三至六年級每周兩節。在這里,孩子們通過零距離感受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學習知識,體驗勞動的快樂,并學會熟練管理班級農田:每早到校,先去瞅瞅菜苗有沒有需要自己“幫忙”的,除草、澆水等日常工作自不待說;回到家,把一天在“一分田”里勞動的過程和感受都記在班級的“農場日記”里;收獲季節,滿園果實,手腦合一,笑聲回蕩。
我們在校園里種植果蔬的初衷,是開辟一塊學農基地,給孩子們增加農業生產知識。但在逐漸的探索中發現,這個田園已成為一個培養孩子們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載體,為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提供了進一步思考的切口。
生活中處處富含勞動之美
在傳統課堂中,學生等級的優良中差取決于學生的學科成績,但在田園實踐課程中,孩子們可以充分展現自己的觀察、探究、動手和創造能力,進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
“田園課程”散發著泥土芬芳,具有生命氣息,富含著勞動的美。從翻土到播種再到除草、收獲,孩子們在教師的帶領下一步步體驗著種植和收獲的樂趣。
一只小甲蟲、一塊小石頭、一片梧桐樹葉、一顆土豆甚至一株蒲公英,在教師們眼里都是課程資源;在孩子們手里,它們成了一例例標本、一篇篇觀察日記、一個個研究報告……種植社團的主講老師,是孩子;昆蟲社團的主講老師,也是孩子。他們還有著一大批狂熱的粉絲,一起發現、探究,共同實踐,學習成為一種自內向外的主動參與和創造。
大蒜為什么要補種?蘿卜為什么要拔苗?不同種類的綠葉菜為什么口感各不相同?只有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孩子們才會有真實的學習和體驗。因為他們在勞動中要面對大量的細節,在整個勞動過程中要進行設計、規劃,勞動不僅培養了動手能力,還能助力孩子們養成系統和條理的思維方式、嚴謹的做事風格,積累個人成長的養分。孩子們通過勞動實踐明白:人生如田,如不打理,則廢如荒園。在付出與給予的過程中,在對生命的敬畏和驚喜中,孩子們懂得了責任擔當,體悟到了感恩,更從勞動中汲取了智慧。
構建課程實施新樣態的教育
勞動教育并不只是一種技藝學習。新勞動教育的開展需要一定的支持系統,以保障其有序推進。
結合勞動教育的總體目標需求及我校實際,我們通過“有機融入、課程引領、課題牽動、實踐體驗”四個路徑開展探究與實踐,以“體驗”為切入點、“實踐”為突破點、“融入”為關鍵點、“課程”為著力點,努力追求適合學校發展和師生健康成長的勞動教育課程新樣態。
學科整合——綜合性學習過程。新勞動教育在內容上不只局限于德育,還包括科學、文學、藝術、體育等多個領域;僅培養孩子們的勞動觀念、勞動技能、勞動習慣,還讓孩子們在多元化的校本課程中認知、體驗、探究、創造。我校以“一分田”實踐基地為中心,結合田園資源及學生的發展需求,開發出豐富的校本課程,包括農活、農務、農工、農趣、農識“五農”勞動系列課程,“種植”學農基地課程,勞技中心實踐活動課程等,覆蓋了小學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三年級的種蘿卜課程,孩子們會種植、養護,繪蘿卜、講蘿卜的故事,編有關蘿卜的歌謠,組織拔蘿卜比賽等,體驗的是一種別具一格的綜合性學習。
資源綜合體建設——區域推進勞動教育。確切地說,我們的課程不是“群”的概念,而是一個“綜合體”,我們在建設中形成了“從知識育人到開放育人、從書本育人到生活育人、從課堂育人到實踐育人”的模式轉變。課程實施采取“必修與選修相結合”“長課與短課相結合”“分散節點式與集中探究式相結合”的方式,在學校、家庭、社區的不同環境中實施勞動教育。用周課時夯實課程基礎,要求周周兩課時、課課有安排,以充分保證勞動教育扎實有效;以月主題拓寬課程領域,活動以年級為單位,引導學生“親近傳統文化,感受節氣之美”,激發文化自信和自豪感。每逢節氣活動,學校還與鄉鎮共同策劃,教師、學生、家長代表和當地社會群眾共同參與。不僅助推了節氣傳統文化廣泛傳播,也為我區的生態文明建設做出了積極貢獻。
積極有效的評價是激發學生興趣與參與熱情,使學生獲得參與感與成就感的重要途徑。我們的評價系統,除了操作手冊、測評量表等評價工具外,還有勞動技能考核、“小小農場主”評選等活動,形成了“主體多元化、內容多維化、方法多樣化”的長效評價機制。這樣,沒有分數,沒有規定的考試,沒有標桿一樣的準則,讓孩子們在親歷過程中享受勞動帶來的無窮創造和樂趣,從而喜愛勞動、尊重勞動、創造地勞動,這也許就是我們唯一的評價標準。
同時,學校借助微信公眾號平臺加強宣傳引導,一方面擴大課程的影響力,增強學生的成就感與參與熱情,使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與傳承實現可持續性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凝聚了外部力量,讓包括家長在內的更多資源參與其中。
新勞動教育,到底新在何處?走進田野、體驗勞作、分享愛心、快樂成長就是其內涵。在“一分田”勞動實踐體驗基地,孩子們在真實的生產、生活、生態場景中體驗、學習、實踐,勞動教育為他們的幸福人生打上了最亮麗的底色。新勞動教育已成為海頭小學教育改革創新的一張“金名片”。
(作者系江蘇省連云港市海頭中心小學校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