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固4%目標 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訪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
http://www.wandqa.cn2020年05月25日 09:53教育裝備網
“實現4%目標,這一成果來之不易,要充分認識鞏固4%目標對于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建設教育強國的重大意義。”今年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志勇悉心準備了幾份建議提交大會,“鞏固4%目標”是繞不開的主題。
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面對中美日趨加劇的貿易戰、科技戰,教育強國、人才強國、科技強國戰略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緊迫。張志勇表示,這一切,迫切要求真正落實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保障教育投入強度,確保4%目標不動搖。他也深知,歷時近20年,實現4%目標這一成果是多么來之不易。
黨中央先后三次提出“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的目標(簡稱4%目標),這一目標先后多次寫入黨和國家重要文件。1993年《中國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到2000年實現。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要逐步達到。2010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到2012年實現。
經過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共同努力,2012年,4%目標首次實現,成為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國家財政收支矛盾比較突出的情況下,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連續7年保持在4%以上,充分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堅持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的戰略決心,充分發揮了財政教育投入保障教育發展、推動教育改革、推進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質量的政策導向作用。
“實現4%目標,是落實‘兩個大計’‘三個優先’的重要標志,也是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辦好公平而有質量教育的迫切需要。”張志勇認為,落實4%目標任務,就是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教育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和“我國教育總體發展水平躍居世界中上行列”的歷史性進步,4%功不可沒。而隨著教育投入的大幅增加,大、中、小、幼的條件保障得到了極大改善,但教育事業發展底部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很突出,與高質量發展要求還不相適應,與實現教育現代化目標還不相匹配,仍需要進一步持續加大財政投入。
張志勇坦言,黨中央、國務院明確提出財政教育投入“一個不低于、兩個只增不減”要求,但仍要清醒認識到,確保4%、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仍面臨重大挑戰。
雖然2012年以來4%目標任務連續7年得以鞏固,但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國內生產總值比例總體呈現下降的趨勢,從2012年的4.3%下降到2018年的4.11%。特別是近幾年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實施大規模減稅降費,財政收支矛盾突出的情況下,保4%的壓力越來越大。
與此同時,全國各地落實“兩個只增不減”的情況令人擔憂。從省級層面來看,2012年所有省份均實現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財政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逐年只增不減,但2013—2018年每年有個別省份一般公共預算教育經費比上年減少。從區縣層面來看,全國所有區縣中未實現這“第一個只增不減”的區縣數所占比例,從2012年的5%大幅增加到2018年的25%。
“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地位,努力鞏固4%目標成果,要確保財政性教育經費與GDP同步增長,逐步提高財政性教育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張志勇建議,從中央到地方進一步完善各級各類教育生均撥款制度,各地根據教育改革發展需要和當地實際,繼續完善各教育階段預算撥款制度和投入機制,并建立健全動態調整機制,抓緊研究制定出臺學前教育、中等職業教育最低標準。
張志勇認為,落實中央支出責任,要發揮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資金的引領作用,帶動地方政府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力度。目前,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特殊教育補助資金、普通高中改善辦學條件資金等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資金將于2020年底到期,應結合教育現代化和“十四五”規劃編制,研究相關轉移支付的延續政策,確定下一個實施周期內教育重點支持內容。
“各地全面落實‘兩個只增不減’是實現4%目標任務的必要條件,也是貫徹落實教育優先發展戰略的底線要求,應把做到‘兩個只增不減’作為各級政府的剛性要求。”張志勇同時建議,全面推進各級政府教育財政性教育預決算公開,擴大向人大報送和社會公開的教育重點支出項目范圍,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