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學前教育“半壁江山”——代表委員熱議如何幫民辦園紓困
http://www.wandqa.cn2020年05月25日 10:00教育裝備網
“‘幫助民辦幼兒園紓困’,9個字,分量太重了。”談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北海幼兒園園長柳茹說,“說明黨和政府相當重視學前教育。”
根據2019年的統計數據,我國民辦幼兒園有17.32萬所,占幼兒園總數的62%;民辦幼兒園在園幼兒2649.44萬人,占在園幼兒總數的56%。民辦園可謂撐起了學前教育的“半壁江山”。然而,這“半壁江山”在疫情期間遭受重創,求助聲不絕于耳。
如今,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幫助民辦幼兒園紓困”,讓數月來為之奔走的代表委員著實松了一口氣。
疫情對民辦園造成嚴重影響
一名西部某省份的園長透露,疫情期間,雖然沒有幼兒在園,但房租、教師工資、保險全部自己承擔,還要自行購買大量防疫物資。
這和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城市學院校長劉林的調研結果基本一致。他了解到,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多數按月或學期收費,疫情發生時有的還沒來得及收取學費,但要照常承擔各項開支,加上防疫物資,支出反而比平時大。還有一個現象是,普惠性民辦幼兒園多半是響應國家規定和號召,已經從高收費轉變成低收費了,但目前一些省份的普惠性政策補助尚未到位。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劉焱表示,按照目標設計,2020年普惠性幼兒園就讀的幼兒占比要達到80%,其中公辦幼兒園在園幼兒占比原則上達到50%。“這意味著普惠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體系有30%的空間需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來填補。”劉焱說。
柳茹很擔心:“一旦大批民辦園倒閉,將出現新一輪的‘入園難’。另一方面,如果教師流入其他行業,以后就很難回流了。將來沒有了隊伍,光有園怎么行呢?”
如何幫助民辦幼兒園紓困
4月15日,教育部辦公廳就各地做好疫情防控期間民辦幼兒園扶持工作發出通知,要求“區別不同類型民辦幼兒園,采取有效措施支持化解民辦幼兒園面臨的實際困難”。
北京市是最早出臺具體措施的省份之一。近期北京市對符合條件的民辦普惠性幼兒園,按照2020年1月的在園幼兒數,按每名學生每月1000元的生均定額補助,一次性預撥6個月的補貼。廣州市也出臺政策,對民辦園提供了包括擴大優惠范圍、減輕租金負擔、減輕“五險一金”負擔、減輕稅費負擔、加大金融支持等多項支持,不少民辦園感嘆“有救了”。
“希望多部門協同,適當加快各種審批程序。”柳茹表示。調研中,她了解到部分民辦園正在等待普惠園和社區辦園點的審批,但因疫情耽擱了進程,導致這些民辦園無法享受補助政策。“特殊時期,在條件符合的情況下,應加快審批速度,為這部分民辦園爭取更多補貼。”柳茹說。
柳茹還建議,應著眼長遠為非普惠性民辦園尋求出路。充分調研民辦園、特別是非普惠性民辦園需求,可以采取轉普惠園、購買服務、征用場地等方式接手這些幼兒園,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同時,也保住幼兒園的陣地,使其繼續發揮教育服務功能。
支持規范民辦園 促學前教育健康發展
幫扶民辦園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支持和規范民辦教育,從長遠來看,如何更好地支持、規范民辦幼兒園?
據了解,同屬普惠性幼兒園,公辦幼兒園有穩定的政府資金投入,軟硬件持續改善,教育質量不斷提高,且收費低;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政府投入少且不穩定。據劉焱調查,某東部省份2018年對公辦幼兒園財政投入115.53億元,人均1.39萬元,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財政投入僅12.56億元,人均僅1400元。
劉焱建議,應該把普惠性學前教育納入基本公共服務,借此強化政府促進普惠性學前教育發展和供給的責任,為普惠性學前教育的發展提供制度和財政保障。
“這不僅可以統籌協調公辦幼兒園和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一體化發展,而且可以將財政撥款制度與幼兒園教職工編制脫鉤松綁,解決同工不同酬問題,對于穩定幼兒園教師隊伍具有重要意義。”劉焱說。
柳茹則建議,有關部門要加大對民辦園辦園質量提升的支持和指導力度,加強對民辦園教師的培養和培訓力度,加大對質量的監管力度,多管齊下保障民辦園的辦園質量。
“疫情暴發盡管是突發事件,但也暴露出一些漏洞。建議全面調研幼兒園受疫情影響的情況,進而完善相關管理體制和政策保障體系。”柳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