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化投入結構釋放教育資源活力
http://www.wandqa.cn2020年05月26日 09:39教育裝備網
“要優化投入結構,讓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讓他們有更光明未來”。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段話充分表明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以更加高遠的政治站位、更加深邃的歷史眼光,兜牢基本民生底線,把教育放在更加優先發展的位置,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2020年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也是我國教育脫貧攻堅收官之年。打贏教育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資金保障是關鍵。那么,如何優化投入結構,讓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呢?
地方財政要優化教育投入結構,分輕重緩急、優先順序排隊,分清楚哪些是重點,哪些可以適當壓縮,要具體化,不能大而化之,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把改革舉措落到實處。例如,農村義務教育是我國教育投入保障的重點,而農村小規模學校和寄宿制學校目前仍是農村義務教育發展的短板。為此,要實施農村小規模學校達標工程,進一步改善農村小規模學校辦學條件,大力培養全科教師,發展幼小一體化教學模式,提高農村小規模學校教學質量,讓更多農村小規模學校學生接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堅決落實鄉村寄宿制學校按寄宿生生均200元標準增加公用經費補助政策,繼續加強宿舍、食堂、廁所和體育運動場地建設,將學校安保、生活服務等納入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范圍,由地方財政預算重點安排,徹底解決廣大農村寄宿生家長的后顧之憂。
就業是最大的民生,財政政策與就業政策須協同發力。要把相關資金更多用在提高人力資本上,優先將資金用于就業培訓、技能提升等方面。因此,要進一步落實好基層就業學費返還等優惠政策,鼓勵大學畢業生到基層就業創業;制定大學生職業發展規劃,搞好就業能力培訓,給予他們創業培訓補貼、擔保貸款和一次性創業補貼,提高其就業競爭力。此外,高質量的教師是教育質量提升的重要保障,而教師工資待遇是激發教師執教熱情、獻身教育事業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也是衡量社會對教師乃至教育事業重視程度的標志之一。要堅決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的講話精神,教育投入更多向教師傾斜,不斷提高教師待遇,讓廣大教師安心從教、熱心從教。優化教育投入結構,優先保障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發放,要將教育經費新增部分主要用于教育經費支出中的人員部分,并建立與本地公務員津補貼同幅度、同標準增長的聯動機制,確保義務教育教師工資收入水平和本地公務員工資收入水平大致相同。
教育投入應著力向“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和建檔立卡等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傾斜,存量資金優先保障、增量資金更多用于支持深度貧困地區發展教育和貧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推動實現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教育基本公共服務全覆蓋。對未摘帽貧困縣要進一步加大教育投入傾斜力度,尤其是受疫情嚴重影響的10個未摘帽貧困縣,建議采取專項轉移支付或在疫后發行的地方債中劃撥一部分,作為教育專項資金,重點減輕這些貧困縣疫后由于財政收入減少而形成的教育財政壓力。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認真摸排,將民政、財政、地稅、殘聯、社保、工商和房產等部門數據,與外部多源大數據進行綜合分析和比對,及時準確地識別出真正受疫情影響的已脫貧貧困戶、貧困戶和貧困邊緣戶,利用數據挖掘技術深入分析貧困家庭子女“真貧”的狀態和個性化需求,通過資金幫扶、心理援助等多種手段確保“一個都不能少”。
此外,有必要進一步健全部門協同、上下聯動的教育財政資金監管機制,壓實財政部門監管責任,切實加強日常監管。對各級各類教育財政資金進行動態監控,優化教育財政資金動態監控平臺功能,及時發現問題、糾正偏差。在完善監管制度的同時,還要進一步加強對教育經費支出進度、項目實施、績效情況的跟蹤督促,確保優質教育資源惠及所有家庭和孩子。
(作者系華中師范大學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