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肅南縣:直擊痛點,破解鄉村教師培訓難題
http://www.wandqa.cn2020年05月26日 15:25教育裝備網
跟崗實踐、聽課評課、入校指導、交流研討……這是近日肅南縣教師跟崗實踐置換交流培訓的日常場景。本周,肅南縣鄉鎮11所中小學幼兒園的14名學科教師,到縣城3所網絡教研基地校進行跟崗實踐培訓。與此同時,紅灣小學和肅南一中的5名市級骨干教師下沉到鄉鎮學校開展援教活動。
近年來,肅南縣加大對鄉村教師的培訓力度,對提升鄉村教師教學水平起到重要作用。但從鄉村教師的角度來看,各類線上講座和線下觀摩類的培訓理論性過強,內容較為枯燥,培訓并未達到預期效果。
跟崗實踐——開展精細化、體驗型培訓
張璐是肅南縣的一位鄉村教師。從教近10年的她參加過不少培訓活動,但縣域內跟崗實踐置換交流培訓還是頭一次。“對于我們鄉村教師來說,專業知識和先進的理論固然是我們的短板。但更重要的應該是學習本縣優秀學校的管理方法和優秀教師的先進經驗。這種跟崗實踐的培訓,無疑是對其他培訓形式的一種更好的補充,也能擊中我們鄉村教師專業發展的‘痛點’。”來到縣城基地校的鄉鎮教師們承擔基地校的部分教學工作,與基地校同學科骨干教師結對,認真完成上課、聽課觀摩、教學研討、集體備課等任務,并以“副班主任”身份積極參與班級管理,組織班級活動。
置換援教——骨干教師下沉鄉村現身說法
各鄉村學校把本縣教學“土專家”請到了培訓現場。肅南一中和紅灣小學的5名市級骨干教師下沉到5所鄉村學校,在完成跟崗教師的各項教育教學工作的基礎上,開展了一系列援教活動。教學設計指導、校本教研指導、作業批閱督查、教學管理等。返校后,他們還將繼續通過線上交流的方式,跟蹤指導鄉鎮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通過骨干教師入校指導、聽課評課、交流研討,教師之間相互取長補短,通過集體備課、設計教學等活動,我對以往教學中存在的疑惑有了答案,學習到了優秀教師的先進經驗,拓展了我對今后課堂教學設計的思路。”大泉溝小學教師杜瀅春告訴記者。現在的培訓存在一個誤區,就是認為請的專家層次越高培訓就越高端、越有效果,但實際上本地區教學一線同樣不缺優秀的教師,本土專家親臨鄉村學校進行現場指導,讓他們現身說法同樣有意想不到的效果。他們的理論性與知識高度也許與知名專家存在差距,但他們在教育教學方面有豐富的經驗,熟悉本地區學生的情況,可以提供切身經驗,有很強的借鑒性和可操作性。
菜單式選擇——注重實操,補短板,強弱項
受疫情影響,肅南縣9所幼兒園至今仍未開園。該縣幼兒園搶抓時機,精心設計了樂理知識講座、鋼琴演奏、國畫研習、舞蹈、幼兒故事講述等培訓內容,利用這一“空檔期”開展幼兒教師專業技能校本培訓。教師們根據自身業務能力的薄弱環節,選擇最適合自己的培訓項目,補齊自身短板,提高專業素養。結合全縣鄉村教師跟崗實踐培訓活動,各鄉村幼兒園共選派9名教師到縣幼兒園參加培訓,對提升他們的專業素養來說,這無疑是一次難能可貴的機會。
該縣教育局副局長王富海告訴記者,此次培訓是縣教育局“教育精準扶貧”的一項重要舉措。該項活動在2020年共分7期開展,將有近百名鄉村教師參與其中,占到全縣鄉村教師的50%左右。目的是通過置換跟崗培訓,幫助鄉村教師樹立正確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學教育教學方法,提升課堂教學能力,增強自我發展的信心和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