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疫情影響下的人才培養與就業工作
http://www.wandqa.cn2020年05月27日 09:33教育裝備網
5月25日,全國政協委員、東北大學校長趙繼通過視頻連線,做客中國教育報刊社“兩會E政錄”,探討疫情影響下的大學人才培養與就業問題。
新冠肺炎疫情給教育領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線教學成為高校教學的主要手段和支撐。如何看待這場大規模在線教育實踐?趙繼認為,這次大規模線上教學雖是疫情之下的無奈之舉,但可以視為是一次迎接新一輪教育革命的試水。它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師生都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師生關系拉近了;二是推進了教學方式變革,為新一輪教學改革的深化提供了一個突破口。
今后如何做好在線教學工作?趙繼提出,學校要在教學政策、評價機制、激勵機制以及其他支撐方面做好配套,持續鞏固這次線上教學成果。在線教學要強化特色、補足短板、揚長避短,更新教育觀念,特別是要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在教學過程中靈活運用研討式、探究式等方法,更加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
針對網上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問題,趙繼在今年兩會上提交了關于立項支持教育專網建設的提案。面向未來,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覆蓋面,拓展“互聯網+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的創新發展空間,趙繼建議,加快立項支持教育專網建設,在光纖鏈路、帶寬接入、實際運維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尤其要對一些艱苦貧困地區予以補貼或者減免。
在疫情影響下,874萬大學畢業生面臨就業壓力,如何把危機轉化為機遇?“我們未來的道路上會有大量的需求,也有大量的問題需要破解,這就是機會。”趙繼說,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絡,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斑@一布局會創造許多新的就業崗位,拓展大學生的就業空間。”
趙繼認為,著眼未來,高校要更新教育思想觀念,深化人才培養模式和培養機制改革,重新構建教學體系,推動知識體系創新。在產生一個新領域開設一個新專業、出現一個新需求創辦一個新學科的“適應性邏輯”之外,更要有前瞻性思維和創新性改革,培養能夠引領國家未來需求和新經濟發展的開拓性人才和創業性人才。
(《中國高等教育》記者 李石純 韓曉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