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眾智 謀實策 促發展
http://www.wandqa.cn2020年05月28日 09:26教育裝備網
學前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王培安:
加快補齊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短板
當前,我國托育服務發展面臨一些問題,如資源供給不足,入托難現象比較普遍,照護人員專業化水平不高,托育機構發展不規范等。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常務副會長王培安表示,托育服務仍然是當前民生保障薄弱環節,建議加快補齊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短板。
王培安建議,要強化政府引領,做到配套托育服務設施與居住區同步規劃、同步設計、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推進社區托育服務設施及配套安全設施的建設。健全完善托育機構監管制度,規范準入標準和程序,加強托育服務隊伍培訓,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加強行業監管,引導托育服務有序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周洪宇:
盡快制定和實施學前教育法
“建議盡快制定和實施一部符合我國國情,又能客觀反映教育規律與人才成長規律的學前教育法,以保證我國學前教育的普及與質量的提高。”近日,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華中師范大學教授周洪宇建議。
周洪宇從明確學前教育的法律地位和發展方針、建立以公共財政為支撐的學前教育投入機制、明確學前教育的管理體制與機構、明確學前教育國家標準、明確公辦幼兒園教師編制標準和辦法、明確學前教育機構中學齡前兒童的權利、建立學前教育督導評估與問責制度等七方面提出建議。他建議全國人大常委會加快學前教育法立法進程。
全國政協委員潘惠麗:
出臺標準解決公辦幼兒園編制問題
編制管理是促進事業健康發展的重要手段。全國政協委員、海南省人民政府教育總督學潘惠麗認為,當前公辦幼兒園編制問題已成為制約學前教育事業持續健康發展的瓶頸,建議國家高度重視并加快解決。
潘惠麗建議,可盡快出臺新的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標準,規范各地編制核撥和使用行為。將幼兒園教職工編制單列核定,逐步與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總數脫鉤,制定合理的增長比例,滿足學前教育迅速發展的需要。相關部門及時開展核編工作,核定公辦幼兒園機構和教師編制總量。采取“專編專用”,解決各地公辦幼兒園面臨的編制緊缺問題。此外,還需加大財政支持力度,確保學前教育財政投入占比不低于一定的比例,同時設立資金專項,加大對貧困地區支持,并規定專項投入中的一部分專門用于教師培養培訓以及提高教師待遇。
基礎教育
全國人大代表崔建梅:
規范完善校園保安標準與配備
近年來,針對中小學生的人身傷害案件時有發生。對此,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蚌埠市第一實驗學校校長崔建梅建議,國家層面制定中小學安全專職保衛人員配備標準,并以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為學校配備專職保安人員。
崔建梅建議,學校保安人員可以按照“雙重身份,雙重管理”原則,由公安部門負責培訓,勞動關系隸屬于公安部門管理下的專業保安公司,由保安公司負責支付保安員的工資、意外傷亡保險和養老統籌資金。日常管理以教育部門管理下的學校為主,由所服務學校負責保安日常工作的管理和考核,并根據考核結果向保安公司提出續聘、調整、退回等意見。
全國人大代表楊善竑:
對農村貧困學生家庭優惠網絡流量費用
“建議中央和地方各級財政以及三大運營商,共同對農村家庭在疫情期間產生的上網費用予以適當的補貼,減輕農村家庭額外的經濟負擔。”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善竑表示。
楊善竑的建議聚焦“減免疫情期間貧困地區學生家庭網絡費用”“關于進一步改善農村貧困地區網絡環境”等主題。她建議,對農村有學生的貧困家庭實行網絡使用流量費用優惠,產生的費用由企業和政府共同分擔。將貧困地區學生家庭教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納入民生工程或專項扶持項目,推動農村貧困家庭教育實施;暢通網絡,實現農村寬帶網絡全覆蓋,對網絡費用和基本設備采取優惠政策等,借以推動貧困地區網絡環境和教育生態的改進和完善。
全國政協委員施衛東:
建立高中階段創新人才培養體系
“目前,高中階段創新人才培養缺少實際支撐,社會層面對高中創新人才培養存在理解偏差,常將其與掐尖、提前招生等混淆。實際上,創新人才培養是為了對一些智力、個性超常的學生,實現早期發現、早期培育的適合教育,是真正的因材施教。”全國政協委員、南通大學校長施衛東說。
施衛東表示,高中階段是創新人才培養的重要契機,可以對初中階段的創新人才實現早發現、早培育,可以對高中階段的創新人才教育實現能力培養、思維提升、人生規劃的奠基。他建議,可考慮對高中階段創新人才招生路徑統一要求、規范實施;擬定相關制度,對創新人才培養在前期發現、中期發展、后期規劃中的具體舉措形成規范要求,確保人才培養的方向和性質,使創新人才培養符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新時代育人目標。
高等教育
全國政協委員胡衛:
落實各級政府支持地方高校發展主體責任
“地方高校辦學基礎普遍較弱,辦學質量參差不齊,短期內多不具備沖擊一流大學及一流學科的實力,尤其是辦學資源籌措能力明顯不足,地方高校更渴望也更需要政府的財政支持。”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辦教育協會常務副會長胡衛說。
胡衛建議,要落實各級政府支持地方高校發展的主體責任,在施政上做到守土有責、守土盡責,切實履行投入和監管職責。要打破傳統運動式的管理及扶持方式,按照不同類型、不同定位、不同政策的分類管理原則,推動制定地方高校的發展規劃,鼓勵地方高校安心定位、專注發展,杜絕一味追求“大而全”及盲目“升格”。同時,不斷完善撥款管理制度,推動高校財政撥款逐步從“投入型”向“績效型”轉變,鼓勵支持地方高校基于自身基礎能力,建立特色專業群,提升特色人才培養水平。
全國人大代表李孝軒:
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云”破題!
“就今年上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嚴峻形勢來看,主要表現為就業供給減少、就業時間延遲、自主創業難度增大、就業招聘形式變更、消極就業心理更強烈。”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新高教集團董事長李孝軒表示,要科學應對疫情對高校畢業生就業的影響。
李孝軒建議,從增加就業供給、暢通就業信息、豐富就業指導、創新就業服務、調劑就業心理等方面,多措并舉大力推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推進優質“云招聘”,增加就業供給,引導高校畢業生參加“云就業”線上視頻雙選會,并充分發揮企事業單位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作用;搭建動態“云溝通”,暢通就業信息;開展多樣“云培訓”,豐富就業指導;落實靈活“云辦理”,靈活辦理就業手續;強化日常“云輔導”,為高校畢業生心理咨詢開啟綠色通道。
全國政協委員劉玉村:
優化調整公共衛生學科結構
“公共衛生水平的高低不僅反映了國家或地區衛生事業發展水平,也關系到國民健康、國家公共安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大學黨委常務副書記劉玉村建議,優化調整公共衛生學科結構,提高專業培養能力。
劉玉村提出了“一拓展兩加強”的建議。拓展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專業,推進在相關學科設置醫院感染管理二級學科,加強學科建設和專業人才的培養,普遍開設醫院感染預防與控制課程,重視師資培訓,加強醫學和醫學生的醫院感染防控能力。加強社會醫學和衛生事業管理專業建設,從政策角度突出建言獻策、決策支持能力。此外,加強流行病學與生物統計專業的建設,從實踐角度突出應對處置公共衛生事件能力,打造一支“上得去、用得上,能調查、懂規律”的現場流行病學專業技術骨干隊伍。
(本報記者 柴葳 高毅哲 焦以璇 董魯皖龍 唐琪 李萍 林煥新 王家源 梁丹 余闖 徐倩 方夢宇 劉曉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