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準送教”幫扶民族鄉村“幼師脫貧”——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實施“國培計劃”的探索與成效
http://www.wandqa.cn2020年08月13日 10:41教育裝備網
一、背景與問題
自2010年國家啟動實施“國培計劃”以來,學校積極投入并獲得“國培計劃”國家級別示范性集中培訓項目機構資質,成為全國有此資質的100所高校(其中僅2所高職高專)之一。10年來,學校承辦各級各類幼師培訓共120項163個班次,培訓人數達17119人次,培訓學員遍布全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學校深耕精研“國培計劃”的實施推進,探索構建了行之有效的模式策略。2018年1月,國家頒發《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作出“全面提高幼兒園教師質量,建設一支高素質善保教的教師隊伍”“創新幼兒園教師培訓模式”等重要指示。同年7月廣西出臺相關實施意見,明確提出結合廣西實際“建立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制度”“重點加強鄉村幼兒園教師的培訓力度”等指導意見,對做好廣西鄉村幼教提出了新命題。
作為廣西幼教培訓的“龍頭”,廣西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勇擔重任積極“應答”,探索新思路構建新模式,著力支持服務鄉村幼教發展。在近3年實施的48項幼教培訓中,送教指導全部覆蓋廣西14個地市42個貧困縣,其中貧困縣占比77.78%,惠及城鄉幼兒園教師7798名,其中鄉村幼師7303人,占比93.65%,取得相關成果共計25項,為促進民族鄉村幼師專業成長探索了新的培訓模式,為推動民族鄉村幼教發展提供了諸多有益經驗。
通過調查分析,學校對廣西民族鄉村幼教發展滯后的最薄弱方面——幼兒園教師科學保教能力低下、導致幼教質量不高、影響幼教良好生態等一系列問題進行思考研判,并深入究因、探索對策,著力解決更為突出的“三不足”和“三缺少”的問題:一是民族鄉村幼兒園教師“真學習”不足、缺少學習機會和專業引領的問題;二是民族鄉村幼兒園教師“真提高”不足、缺少跟進指導和成長陪伴的問題;三是民族鄉村幼兒園教師“真自信”不足、缺少文化自信和發展內驅的問題。針對以上問題,研究團隊開展了理實結合的持續探索,取得顯著成效。
二、問題解決過程
基于深耕鄉村幼師培訓的豐富經驗,借鑒鄉村振興“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強教育扶貧扶志”等指導思想,貫徹黨的十九大以來提出的“幼有所育”應加強“高素質善保教”幼兒教師隊伍建設等重要精神,學校以“問題導向、明同異——精準送教、促真知——幼師脫貧、蓄后勁”為行動路線,以“稚慧工程”“廣西學前教育幫扶工程”“送教下鄉”等一系列項目為依托,開展“差異化培訓”,力求“精準送教”,通過“分層分類”“菜單選學”“領航+續航”等策略,幫扶民族鄉村幼師在原有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自我成長及團隊共進,使之科學保教能力由“赤貧”逐步“脫貧”走向“小康”,有效紓解鄉村幼師專業發展“三不足”和“三缺少”的問題。主要分為“探索階段—形成階段—深化階段”三個階段,各階段有所側重又相互嵌入。
(一)探索階段(2013年1月—2016年5月)
基于問題導向,學校發現在常規培訓中“同一化”的做法容易導致學員“無差別”參訓,如學習同一課程、研修同一任務等,其結果是在一定程度上基本滿足參訓學員的一些需求,但未能有針對性地滿足參訓學員的切實需求。尤其鄉村幼師的學情有其特殊性,例如學歷不同、素質不同、專業不同、背景不同等,“同一化”培訓可能導致“真學習”不足,即不論學員學歷、知識背景、所處地區實際情況,使用同一性的課程培訓,導致學員聽不懂、學不進、不適用。如何從只重參訓者的同一性轉向關注參訓者的差異化,從關注培訓增量到關注培訓提質,從忽略“假學習”到重視“真學習”。因而在此階段學校加強對鄉村幼師的學情分析及學習需求分析,明確其更迫切所需的方面,如知曉幼教基本理論、掌握幼教活動設計的策略、借鑒優秀教學示例、開發本土教育資源等。學校努力探索創建更適合鄉村幼師的培訓模式——“差異化培訓”,并研究設計“分層分類”培訓方案,開發與鄉村幼師應知應會相適宜的初階、中階、高階“三階課程”,為“菜單選學”作鋪墊,從而為促進民族鄉村幼師“真學習”“真提高”“真自信”夯實基礎。
(二)形成階段(2016年6月—2018年12月)
基于結果思維,學校力求本研究的產出具體而有實效。因此不斷思考研磨如何做好“差異化培訓”,對培訓研發、實施及質量監控、成果推廣等進行整體部署和推進。此階段學校實施自治區、各地市統籌“國培計劃”項目及教育部門專項等37項,培訓幼師7419人,并不斷總結上一階段典型經驗,進一步加強民族鄉村幼師培訓指導和服務管理,重點選取崇左市5個縣(天等、寧明、龍州、大新、扶綏)為試點,結合實施“送教下鄉”和“廣西學前教育幫扶工程”項目,送教到園、到點、到人,力求精準施訓。
主要做法有:一是通過“掃盲式培訓”幫助鄉村幼師對幼教、對兒童、對兒童游戲、幼兒園環境創設以及“五領域”教育教學等方面進行基礎學習,使之對幼教由不知到知。二是通過“五步學習法”培訓,將“診斷—設計—實施—示范—調整”作為鄉村幼師專業技能學習訓練指導策略,解決鄉村幼師來源復雜、專業起點低,游戲活動實施、區域環境創設、一日活動組織等專業技能不強的問題。如崇左市天等、寧明兩縣8天分兩段送教下鄉,通過現場診斷示范—研課磨課—成果展示—總結提升,使當地近千名鄉村幼兒教師大受裨益。“廣西學前教育幫扶工程”送教30個貧困縣、60所鄉鎮幼兒園、4500名鄉村幼師,開展“1+4”點面結合的幫扶指導,即1天入園進行規范辦園、創示范園現場指導,4天進行“五領域”教學、游戲、環創等集中培訓,使之獲得適切的跟進指導和成長陪伴,從而對幼教理論與實際有機聯系由虛知、淺知到實知、深知。三是通過“領航+續航”培訓,幫助鄉村幼師不斷獲得發展動力。建構以鄉村幼師為中心的“高校+自治區示范幼兒園+縣區教師發展中心(或教研室)+當地幼兒園”的四方教研支持團隊,形成“現場+課堂”學習共同體,助力鄉村幼師可持續發展,為其“真提高”輸送源源不斷的專業支持。
(三)深化階段(2019年1月至今)
基于品質思維,學校對鄉村幼師專業能力提升的培訓指導進行深入研究,此階段側重加強成果凝練的思考與行動,成績卓著。提煉了“現場+課堂”研訓一體化的培訓模式富有創新獲好評,典型案例《分層分類訪名園,學員為本促發展》《“7+3”菜單選學精準培訓創新模式實踐》先后評為2018年、2019年廣西“國培計劃”和“區培計劃”優秀案例,《鄉村幼兒教師“三階五步四方”專業成長支持體系研究與創新實踐》《貧困地區學前處境不利兒童非正規教育實踐研究》分別榮獲2019年廣西基礎教育自治區級教學成果特等獎、一等獎。
三、實踐創新與應用成效
(一)實踐創新
1.理實結合以“適”為“新”
借鑒理論指導實踐,以適宜的理論支撐開展適切的培訓。將差異化教學理論、選擇性教育理論、人本主義教育理論等借鑒運用于民族鄉村幼師培訓,結合學校主持的貧困縣幼兒教師專業發展困境突破——“鄉村名師引領+巡培團”培訓模式研究(FHB180581)、廣西農村幼兒教師專業發展與職后培訓研究與實踐(2010JGB151)、廣西農村幼兒園教師保教能力提升研究與實踐(2012QJS002)、西部地區縣域農村學前教育管理機制改革研究(2011FHB110091)、基于“兩個《標準》”的高職高專學前教育專業人才培養實踐研究(GXGZJG2016A066)等省部級重點課題研究,將職后培訓反哺職前培養結合,將共性與適性指導兼容,摒棄攀比盲從和泛化施訓,促進鄉村幼師學用轉化、務實創新。
2.效益推廣因“惠”而“欣”
聚力于民族鄉村幼師培訓,亦惠及廣大幼師群體。近幾年學校對廣西5個少數民族自治縣且是國家級別貧困縣施訓指導,分別是環江毛南族自治縣、富川瑤族自治縣、融水苗族自治縣、三江侗族自治縣、金秀瑤族自治縣,獲益者包括公、民辦園及鄉村托幼機構教師。學校不斷總結經驗優化策略,對全區非民族地區貧困縣及有需求地市提供支持,獲益者從鄉村幼師到市級幼教骨干,包括區內8個地市、42個貧困縣及南寧市17個班、崇左市8個班等,5年來共計6059人。同時發揮優勢輻射區外,組織實施重慶班、鎮江班等幼教專項培訓,攜手共創幼教發展的欣喜局面。
3.幫扶指導由“質”立“信”
支持民族鄉村幼師發展,不僅注重增量提質,更重賦能高效,不僅注重專業提升,更重自信建立。鄉村幼教既承載著傳播知識、塑造文明鄉風的功能,更承擔培育師資人才、為鄉村未來發展提供智源的重任。學校因地制宜提高鄉村幼師挖掘利用本土教育資源的能力,建構具有本土文化特質的幼教活動課程,引領兒童認同傳揚本民族優秀文化,助力鄉村幼師樹立文化自信、增強專業自覺,使之更具可持續發展的內生動力。
(二)應用成效
1.“精準送教”為民族鄉村“幼教拓荒”
以崇左市為例。2019年對崇左市4個縣(天等、龍州、大新、寧明)送教下鄉,其中龍州縣(壯族人口95%)近10年未開展大范圍的專業幼教培訓,也未有送教到園到點的服務。學校的“精準送教”猶如及時雨,也如拓荒牛,為龍州縣及同類的、幼教幾近“赤貧”的地區帶來強大支持,幼教專業培訓指導從無到有,為其“幼教拓荒”。
2.“授之以漁”為民族幼教培育“種子教師”
針對民族地區實際,施訓授之“魚”“漁”兼具,指導鄉村幼師從簡單模仿到思辨借鑒,從仰慕優秀到學做優秀,從等靠上級專家到學做本土專家,從依賴他人陪伴成長到同行互勉互伴成長,根植鄉村培育“種子教師”由參訓者逐步成為指導者,為當地幼教發展積蓄后勁。幼教專業培訓指導從有到優,推動鄉村幼教由“赤貧”逐步“脫貧”走向“小康”。
3.“扶智扶志”扎根幼教致力民族地區“鄉村振興”
扎根本土促進民族鄉村幼師科學保教能力提高、助其專業“脫貧”、為其“扶智”和“扶志”的耕耘過程,也是學校攜手同行努力打造精品國培的追求過程。《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明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薄弱環節和短板在鄉村,在中西部老少邊窮島等邊遠貧困地區。發展鄉村教育,教師是關鍵,必須把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學校“國培十年”深耕幼師培訓,為廣西少數民族鄉村振興夯實師資人才,也將為全國同類地區提供典型經驗和廣西智慧。
(楊 彥 蒙志勇 覃小珊 盧秀進)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