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睢寧縣騎路小學學生近視率、肥胖率均為零
http://www.wandqa.cn2021年04月15日 09:50教育裝備網(wǎng)
在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慶安鎮(zhèn)騎路村有一所村小,該校堅持8年花樣跳繩取得顯著育人成效,特別是學生近視率、肥胖率均為零。他們是怎樣做到的?近日,本報記者先后兩次深入該校采訪,一探究竟——
騎路小學地處睢寧西北,距縣城23公里,學校僅210名學生,其中留守兒童130名,全校15名教師,多數(shù)都在50歲以上。一幢兩層樓房、兩排平房,站在學校門口,可以一眼看遍全校,是一所典型的農(nóng)村小學。
說起騎路小學的花樣跳繩,有兩個人繞不過去,即該校跳繩隊教練、六年級語文教師劉彥和她的丈夫、該校校長劉恩。自1987年參加工作以來,劉彥和劉恩一直在農(nóng)村學校工作。2001年,他們一起轉到了騎路小學。
“農(nóng)村家長教育意識弱,留守兒童隔代教養(yǎng),導致不少孩子養(yǎng)成了愛玩手機和電子產(chǎn)品的不良習慣。”劉恩告訴記者,由于不注重生活和學習習慣培養(yǎng),前些年有些學生三、四年級就近視了,還有的學生存在學習動力不足、社會適應能力較弱、合作意識不強等問題。
怎么辦?怎樣通過學校教育,引導農(nóng)村孩子健康成長?受場館設施設備等限制,學校能開展的音體美項目有限。2012年前后,通過校際交流學習,他們發(fā)現(xiàn)花樣跳繩投入較少,學生們也感興趣,于是就開始了新的嘗試。那時學校沒有教師熟悉花樣跳繩,僅接受過幾天培訓的劉彥做了教練,邊摸索邊帶著學生練習。
全員參與,跳出多種花樣
“這是我兒子在和同學一起完成‘彩虹跳’。”采訪時,家長嚴艷指著辦公樓墻面上的一幅噴繪說。嚴艷家住騎路村,兩個孩子都在騎路小學讀書,女兒六年級,兒子三年級,女兒馮冬梅還是校跳繩隊隊員。
簡單的跳繩較為枯燥,怎樣才能讓孩子持之以恒地練習呢?學生們通過不斷觀察、反復練習,慢慢摸索出了竅門。單搖跳、雙搖跳、車輪跳……他們學會的花樣越來越多,勁頭也越來越足。就這樣,越來越多的學生參與進來。2015年,劉彥還帶出了全校第一個花樣跳繩隊。
“在創(chuàng)新方面,學生的能力比我們強。”劉彥說,隨著參與跳繩的學生越來越多,跳繩的花樣也層出不窮。為提升學生創(chuàng)編花樣的積極性,只要是學生發(fā)明的跳法和花樣,學校就用他們的名字命名。目前,騎路小學師生探索出的基礎跳法已逾30種,花樣跳、合作跳和創(chuàng)新跳等多達200余種。
肖雅是該校第一個學會二人車輪跳的學生。由于父母離異,她早年一直與年邁的奶奶一起生活,直到升入初中,才跟隨父親前往常熟。通過跳繩,肖雅很快就融入了新的集體。“真心感謝老師帶我們堅持跳繩,不光讓我有了一技之長,還給了我生活的信心!”肖雅說。
多點開花,跳出綜合育人
僅因為跳繩,就可以讓學校的近視率、肥胖率均為零?學生每天要練習多長時間?“學生在校跳、回家跳、三五成群到老師家跳,每天基本都要兩個小時以上,跳繩隊學生跳的時間更長。”劉彥說,正是保證了兩小時的跳繩時間,學生們才跳出了健康。
課外上躍下跳、閃轉騰挪,課上聚精會神、自信陽光——堅持跳繩讓該校學生身體越來越好,精氣神也越來越旺。2019年3月,徐州市教育局與市衛(wèi)計委公布的學生體質(zhì)健康測試數(shù)據(jù)顯示,騎路小學學生近視率和肥胖率均為零,全校學生平均身高高于同齡人0.8厘米,到了今年,這一數(shù)據(jù)已提高到1厘米。
“除了跳繩,我還加入了繩畫社團,感受到了跳繩的另一種魅力。”騎路小學六年級學生劉想說,現(xiàn)在除了體育課,在語文、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等科目中都有跟繩子相關的內(nèi)容,感覺繩子真神奇。
“以花樣跳繩為載體,我們初步形成了一套較為完整的‘花樣跳繩’課程體系,提煉出了以繩健體、以繩增智、以繩促德、以繩創(chuàng)美的育人目標。”劉恩說。以“繩文化”課程建設為突破口,該校從“創(chuàng)”“跳”“畫”“做”等方面入手,設計校本化融合課程,分別在語文、體育、美術等學科中滲透繩元素,完成話繩、寫繩、跳繩、畫繩、編繩等課程任務。2017年4月,該校“繩韻少年”特色項目以蘇北第一、全省第十五的成績,獲江蘇省小學特色文化課程基地立項,2019年3月,該項目順利通過省教育廳驗收。
一根繩不僅跳出了“健康第一”的生動意蘊、跳出了團結與自信,還跳出了智慧與創(chuàng)造。近幾年,學生們在身體越來越好的同時,學習興趣也大大提高,習作水平、計算能力、美術技能、動手操作能力等都有了顯著提升。在睢寧縣教育局組織的2018年度質(zhì)量檢測中,騎路小學五、六年級全部進入農(nóng)村小學第一方陣。在2019年度鎮(zhèn)中心小學組織的所有年級、所有學科的質(zhì)量檢測中,騎路小學的獲獎率達55%,6個學科遙遙領先。
就這樣,通過持續(xù)探索,騎路小學逐漸走上了花樣跳繩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育人之路,這個村小的孩子們不僅體會到了跳繩之樂,還收獲了很多意想不到的東西。
創(chuàng)新舉措,跳出村小新高度
村小如何辦?對農(nóng)民來說,同樣需要家門口的好學校。
54歲的教師張都平,一輩子都在農(nóng)村小學教書。由于年齡偏大,信息化等教學手段不熟練,賽課趕不上年輕教師,評職稱更是沒機會。“到了快退休的年紀,我原本想著只要上好課,不出錯就行。”張都平說,但2018年來到騎路小學工作后,學校的氛圍改變了他的想法。因為跳繩,全校教師相互配合,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不會跳繩,張都平就給學生搖繩,向其他老師學習編織中國結、織毛衣、織手套,帶學生社團。離退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近,張都平工作的勁頭卻一天比一天足。
跳繩改變了騎路小學教師的精神面貌,雖然全校只有15名教師,但現(xiàn)在大家都干勁十足。教師王榮弟從家中帶來自己種的紅麻,剝皮、晾曬,用廢舊的課桌椅制作了一個打繩機,帶領學生在社團活動中制作麻繩;教師程艷秋、葛雅靜積極參加徐州市心理健康培訓,順利拿到初級資格證書;結合跳繩特色,葛雅靜發(fā)揮自己體育專業(yè)特長,開始圍繞學生體質(zhì)健康展開深入研究……
堅持跳繩8年,學生在變,教師在變,學校也在變。家門口的學校辦好了,家長們更支持。原先,學校附近的百姓紛紛把孩子送到中心小學或城區(qū)民辦學校就讀。近兩年來,陸續(xù)有十幾名孩子又轉學回來了。2018年,騎路村在新農(nóng)村建設中面臨拆遷,因該校跳繩特色已成為睢寧教育的一張新名片,慶安鎮(zhèn)政府決定在騎路村設置村民集中居住點,長久保留騎路小學為定點小學。
江蘇省教育廳廳長葛道凱說:“騎路小學的8年跳繩給我們呈現(xiàn)了德智體美勞相輔相成、‘五育并舉’、立德樹人的生動案例,接下來,我們要推動更多鄉(xiāng)村學校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特色發(fā)展。”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