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賦能 作業管理走向“智治”
http://www.wandqa.cn2022年09月14日 09:49教育裝備網
2021年,全國吹響了“雙減”的號角,學生作業減負增效對學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以“敢闖敢試、先行先試”的勇氣,推出創新性作業數字化管理模式,全流程、全方位推進作業管理制度改革。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了“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為深入探索作業數字化管理模式、落實“雙減”提供了新動能,助力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不斷提速。
依托平臺
搭建作業數字化管理基底
西海岸新區早在2019年即全域推進智慧教育改革,為全區中小學教師和六年級以上學生配備教學智能終端,實施教育教學信息化管理。“雙減”政策出臺后,區教科院對全區150余所中小學作業質量進行跟蹤調研發現,受作業觀念滯后、教學數據采集難、評價反饋不及時等原因影響,作業設計缺乏科學性、序列性,難以形成有效的作業管理機制。
在科學指導作業改革,平衡作業減量與增效的基礎上,區教體局進一步明確,構建區域作業智慧管理模式是西海岸新區作業改革的重中之重。區教體局發揮統籌協調能力,根據當前正在推進的“人工智能+教育”創新應用行動和技術賦能作業改革的實踐經驗,為一線教師搭建了智慧教育資源平臺。
西海岸新區先后啟動了精品微課和試題資源專項建設,組建了作業資源建設專項小組。由學科教研員組織骨干教師開發涵蓋各學科、各知識點的學習資源,完成文本練習題的編制以及重難點、易錯題的微課錄制,及時上傳至智慧教育平臺。目前,已累計錄制課程資源包2249個,上傳試卷9000余套,數量充足、質量較高的區本作業資源庫為作業內容質的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
如何用好這些優質資源?數據采集及分析成為指導教師用好資源、合理布置作業的指南針。教體局打造精準作業平臺,全方位動態化采集學生自主學習、隨堂測驗、課后作業等數據,對作業進行分析診斷,構建知識圖譜,生成學生畫像,從而為作業內容分層、評價分層、講評分層提供科學依據,在細節處落實一生一策的精準化教學。同時,通過分層作業與分層評價,實現對學生的精準學情研判、學習路徑規劃、學習資源個性化推薦等,做到全面關注與集體鞏固,以作業質量優化帶動教學質量提升。
據統計,2019年以來,全區生成基于學情的診斷報告183萬份,識別薄弱知識點4625個,為學生推送個性化作業30余萬份,形成從知識檢測、拓展延伸、培優補弱到教學管理多樣化的作業應用場景。
優質資源與服務平臺的搭建,是全區作業數字化改革開展的堅實基礎,為整體把控作業數量、質量提供了科學手段與支持,同時避免了教師作業設計“單打獨斗”“閉門造車”,而通過資源的共建共享,也促進了教師隊伍的快速成長。
區校聯動
全面布局作業管理新模式
傳統作業模式下,作業多以書本試卷為主,形式單一,同時各學科作業布置協同性欠缺。面對作業管理難題,按照“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西海岸新區建立了區校兩級作業管理機制,升級區教科院的管理、指導、服務職能,明確學校的職責和義務,形成了教科院宏觀決策、學校具體落實的管理模式。
區域層面,開展教師作業設計能力提升專題培訓,助力教師厘清作業設計內涵,提高教師利用信息技術進行作業設計、作業布置、學情分析和精準評價的能力。如指導教師圍繞單元核心知識,充分發揮作業資源庫優勢,布置“基礎作業+彈性作業”:基礎作業包括“雙基”鞏固類和整理類作業,借助智能批改實現完成率、訂正率、耗時、錯題率等實時統計,快速了解學生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彈性作業包括朗讀、科學探究、體育鍛煉、藝術欣賞、社會與勞動實踐等能力提升類作業,實現學生作業個性化,幫助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培養應用意識和創新能力。
校級層面,學校主抓作業數字化流程再造。在區教科院的指導下,各學校作業在選擇題目、布置作業、批改作業、講評作業的流程基礎上進行擴充,增加了集體教研、學情分析、作業類型選擇等環節,促進作業流程的內部協調。西海岸新區蘭亭小學教育集團以作業設計為切入點,以作業數據分析為依據,開展集體研討,優化作業設置、作業內容、作業形式、課后服務等全過程。新區六汪小學則從縱、橫兩個維度開展作業改革。橫向維度上,立足單元整體教學,利用學習任務單將課前、課中、課后融為一體;縱向維度上,借助平臺設置智趣配音表演、思維導圖、繪本閱讀等,以靈活的數字化作業形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增強學習內驅力。
抓好“三關”
深入推進作業“智治”落實
在以往的作業管理層面,因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很難對作業耗時、作業題量、作業次數等數據實施監管,而在“雙減”作業減時、減量的要求下,作業每道題目必須發揮其診斷分析與復習鞏固的作用。面對現實挑戰與要求,西海岸新區借助信息化、智能化系統,嚴守作業“數量關、質量關、評價關”,在關鍵環節的管理上下大力氣、下足功夫,讓作業全流程充滿科技氣息。
守住作業數量關。目前,西海岸新區通過區智慧教育大數據洞察系統,匯聚呈現了學校、學科作業布置總量、班均作業量、作業平均用時等數據,建立了面向全區中小學的作業總量審核監管制度。學校層面,通過各學科作業的數量、難度、耗時等數據的實時更新與展示,各科教師可以精準掌握本學科作業的總量占比,有針對性地優化作業布置,通過學科之間的協同和整合,實現跨學科的作業整體智治。
確保作業質量關。西海岸新區利用數據驅動優化作業設計與管理,努力推動作業升級與轉型。新區文匯中學創新性研發了“基于問題”作業設計模式,基于學生的真問題推送適切、適量的作業,實現作業“量身定制”,讓作業量的精準調控成為可能。地處山區的新區行知小學借助數字化手段,利用暑期時間布置各類特色作業,學生在家練習英語發音、吟誦古詩、鍛煉數學思維、參加社會實踐……技術賦能下的新型作業,給山區的孩子們帶來別樣的學習體驗,增強了學習效能感。
抓好作業評價關。學生學習的過程是師生之間不斷反饋交流的過程,及時精準的作業評價與學生學習效果往往呈正相關。西海岸新區利用智能批閱技術,強力輔助作業評價反饋效率提升。在新區衡山路小學,基礎作業設置為每日口算、填空、判斷等紙質作業,研究性學習作業設置為剪紙、拼圖、閱讀等任務形式。學生完成作業后拍照上傳作業平臺,教師通過平臺進行智能批閱后,可立即開展實時反饋、數據統計、在線作業展評等,批閱速度和反饋時效全面提高。針對作業中出現的共性錯題,教師圍繞知識點錄制微視頻,解除學生疑惑,打通知識堵點,提高個性化輔導的效能。
落實校內減負,作業改革勢在必行。西海岸新區搭建平臺、區校聯動、抓好“三關”,不僅聚焦作業減量提質,實現了作業管理的數字化流程再造,還將作業改革效能輻射到學校管理、課堂教學、課后服務、家校共育等各個層面,構建起科學化、智能化的管理模式。
數字賦能,智引未來。作為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教育部第二批人工智能助推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試點單位,西海岸新區將努力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作業數字化管理新模式,持續打好“雙減”攻堅落實戰,努力讓每個孩子享受到高質量的教育。
(作者系青島西海岸新區教育和體育局局長)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