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如何撬動教學變革——來自部分美國學校的經驗與啟示
http://www.wandqa.cn2022年11月17日 10:25教育裝備網
教育信息化是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指標之一,以信息技術推動教育轉型與發展,已成為國際社會的重要共識與愿景,這一點在新冠肺炎疫情流行后更為顯著。自2010年開始,美國便推動實施國家教育技術計劃(NETP),希望通過技術變革傳統教育模式,使得無處不在、每時每刻的學習成為可能。近年來,美國一些學校適應信息化趨勢,在師生信息化素養培育、學習平臺構建和在線遠程教學等教育信息化領域進行了一系列探索。
諾瓦學校
優先培育師生信息化素養
信息化素養是教育信息化轉型中的關鍵部分。師生信息化素養高低直接決定了教育信息化轉型的速度和效果,同時,信息化技術手段的應用也可以促進師生信息化素養的提升。美國諾瓦學校(The Nueva School)正是利用信息化技術與信息化素養之間的互利共生關系,實現了向教育信息化的快速轉型。
為全面培養師生信息化素養,學校充分保障學生接觸和使用信息化設備的公平性,使全體學生置身于信息化環境,并構建了校園管理和監測集中系統,使教學信息開放共享,保證教育高效治理和運營。在實施層面上,學校采取多元綜合舉措。首先,學校以作業形式鼓勵學生有效利用技術平臺創作數字作品。教師在接受培訓之后,再教授學生,學生可以在教師輔導下完成第一次數字作品創作,隨后需要獨立完成。其次,學校配有多臺服務器,用來保存學生正在進行和已完成的作業、與特定單元相關的教師共享文件、小組項目文件以及學校或課堂活動照片和視頻,供師生共享和交流。通過此種形式,學生可收到教師和同學對學習項目的反饋和建議,教師也可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同時,推行信息化協作學習。學生從二年級開始通過使用課堂博客和多人協作寫作工具系統(Wiki)進行課堂合作學習和共享信息,同時也可供教師分享課堂內容和特定資源。
學生信息化素養培養是一個理論聯系實踐的長期積累過程,需要學生在自主探索、實踐、發展和體驗中習得技能并進一步轉化為能力素養,諾瓦學校很好地踐行了這一準則。首先,該校將學生對信息化的認知從游戲或娛樂范式轉變為生產力范式,通過數字作業、協作學習等形式,讓學生切身體驗信息化技術帶來的學習新形態。其次,學校為學生提供了開放、共享和協作的信息化平臺,將教學管理和師生交流轉移到統一化系統中,使學生置身于信息化環境,以此充分培養學生利用信息技術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薩米特公立學校
個性化綜合學習交互平臺
未來教育發展的一個顯著特征便是個性化學習。這需要尊重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內在和外在因素,所有教育活動均注重以學生為中心。隨著教育信息化進程的推進,教育資源平臺為實現個性化學習提供了便利途徑。目前,我國信息化教育平臺已基本建成并推廣進校,但如何實現教育的“量體裁衣”和“因材施教”,提升交互使用體驗,依然是學校和教師面臨的挑戰。
美國薩米特公立學校(Summit Public School)與臉書(Facebook)聯手創辦了個性化學習平臺,著力打造“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索式學習模式。該平臺主要發揮兩種作用:一是根據學生個人學習狀況提供針對性建議與優質學習資源;二是加強師生交流,并使老師以“教練”角色和學術標準監測學生學習狀況。通過該平臺,教師可以設定各學科學期總目標及階段性目標、上傳學習資料等,學生可以在界面接收任務指示并開展自主學習。平臺課程包含了不同學習領域的重點內容,清晰總結了重要知識點,且每個知識點附帶對應的測試題,供學生檢測學習效果,鞏固所學知識。學生按照自身狀況自主學習和評估,尤其是通過項目式學習運用知識和練習技能。教師可對項目進行改良和更新,并設計和創建新項目。該平臺將學生學習表現進行數字化轉換,教師由此快速掌握每位學生的日常狀況,進而制定滿足其個性需求的指導方案。此外,平臺還可為教師提供培訓資源和課程,以提升教師素養和教學能力。
該校個性化學習平臺并非單向傳輸和功能單一的學習資源數據庫,而是一個集學習、評價、反饋、指導于一體的綜合學習平臺,并同時注重優質教學資源的開發和系統軟件的迭代升級,實現了信息化教學和治理、學生自主學習和教師個性化指導的功能交互。
斯坦福在線高中
高質量遠程在線學習
在疫情期間,學校教育從線下轉為線上,諸多挑戰接踵而來,如保障線上授課質量和師生互動效度、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優化家校共育模式等。斯坦福在線高中(Stanford Online High School)早已開始探索高質量在線教學。
斯坦福在線高中并無實體校舍,學生學習、考試和升學均在線上完成。在教學模式上,該校采用全大學模式,課表均根據學生自身情況量身定制,學生自主選課后再由學校進行統一管理。學生選課數量被嚴格限定,內容也需經過教師和家長的共同評估,以保障選課的科學合理。在班級劃分上,教師根據學生能力而非年齡組織班級,以此保證教師對學生學習節奏和難度的精準把握,并將課程難度調整為略高于現有水平,保持課業具有一定挑戰性,但也不會使學生學習積極性受挫;同一水平的學習伙伴也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在教學治理方面,學校制定了嚴密的教學流程。線上教學往往會因缺乏監督和溝通滯后而造成效率低下或關懷缺失,因此,學校要求每個學生必須課前預習、課上提問、表達觀點與參加討論、完成作業,以幫助學生實現自我管理,增加課堂互動和交流機會,從而實現過程監督和有效溝通。
該校的成功之處在于:第一,學校以能力而非年齡為區分依據,學生可自主選擇符合自身發展狀況的學習方案,根據能力和興趣選擇課表、學習進度和課程難度,同時學校也嚴格把關,輔助和指導學生進行合理選擇。第二,從注重環境監督轉向學生自我監督。區別于傳統的考勤打卡,該校監督模式從學習本質出發,讓學生知道自己要學什么,激發其學習的內驅力,從而保持對學習的重視,實現自我監督。
美國學校經驗的啟示
當前,我國教育信息化經過多年深耕,從“建設為基”邁向“應用為王”新階段,同時也面臨著一系列新挑戰,如提升師生信息化素養并增加信息化設備利用率、突破傳統教學框架、優化教學資源、推進軟硬件迭代升級等。美國學校的經驗可以為我國探索教育信息化深度應用和融合創新的科學模式帶來一定啟示:
第一,培育學生信息化素養注重理論結合實踐。師生所具備的信息化素養越高,就越能推動教育生產活動高效運行和產出。除了大規模的培訓,更要基于情境化和常態化學習實踐,轉變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傳統認知,營造信息化學習環境氛圍,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
第二,平臺建設注重功能綜合化。平臺建設要在打通底層邏輯基礎上,形成教學、管理、評價和反饋等多功能一體化模式,使教學過程更加貫通和高效,進而為推進個性化學習、項目式學習以及遠程交互學習提供載體。
第三,在線遠程教學要注重教學設計和監督評價。由于在線遠程教學容易造成學生和教師、教學和教室的分離,更加考驗學生的自控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因此,教師更應重視教學設計,使課程更具吸引力和引導力;重視教學過程監督和教學評價,及時反饋和調整。
第四,開發優質信息化教學資源。教學資源是盤活教育信息化生態系統的血液和神經,要通過教學、科研和技術開發的組合發力,提升教學資源質量,促進教育資源公平分配,使教育信息化建設“有路、有車、更有貨”,發揮多快好省的催化作用。
信息化轉型為傳統教育注入了一針“強心劑”,并促發教育數字化轉型升級。我國應抓住歷史機遇期,加強探索本土理論,并參考國際經驗,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轉型撬動學校教育變革,服務未來發展。
(作者單位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本文系該院公益金項目“我國數理化基礎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研究”[GYJ2021070]成果)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