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學科滲透助推美育教學改革走向深處
http://www.wandqa.cn2024年01月18日 10:48教育裝備網
近日印發的《教育部關于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的通知》(以下簡稱《浸潤行動》)要求全面實施學校美育浸潤行動。浸潤行動的“浸潤”二字體現了滲透、綜合和彌散之意,直指當前不少學校美育教學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例如:美育教學場域單一,限于課堂、窄于學科、囿于教材;教學設計關注文本表面內容,忽視與學生現實生活的關聯,忽略學生的美育生活、社會交流;教學過程多聚焦于美育知識、鑒賞能力和技能訓練,忽略了學生對文本的審美性認知;課型相對單一,資源不夠豐富,過多關注藝術作品里面的藝術表達,忽視了學生多樣化的審美需求。
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浸潤行動》將美育教學改革深化行動列為了首要行動舉措,分三個層面提出了明確要求:一是構建完善藝術學科與其他學科協同推進的美育課程體系,遵循美育特點,突出價值塑造。二是大力推進藝術教育教學改革,在尊重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的基礎上,強化課程實施的綜合性。三是充分發揮相關學科的美育功能,加強美育與德育、智育、體育、勞動教育的有機融合,挖掘和運用各學科所蘊含的豐富美育資源。
以上舉措其實已經釋放了鮮明的改革信號,即在學科協同的視域下,基于綜合立場,通過多學科滲透,助推美育教學改革走向深處。當然,深化美育教學改革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在推進中需要關注以下四個方面。
在基本立意上,要堅持融合取向。這里的融合有三層含義。首先,作為美育主體的藝術課程本身就具有融合性。義務教育藝術課程包括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含戲曲)、影視(含數字媒體藝術),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培養想象力和創新思維等的重要課程,具有審美性、情感性、實踐性、創造性、人文性等特點。其次,各學科也都具有美育功能,要明晰藝術與其他學科所具有的天然聯系。再次,藝術課程應當體現兼容并包的思想,要通過不斷吸收一切有益的藝術成果來實現藝術課程的發展。在實踐中可以選擇性地汲取、融匯文史學科(如語文、歷史)、自然學科(如物理、化學)等相關內容,加強藝術課程與其他學科的有機聯系,增強美育課程的豐富性。
在教學目標設計上,要進行前端整合。課程目標是教學目標的來源,藝術課程在課程目標設計上呈現為“核心素養內涵—總目標—學段目標”的三級結構。這種結構為教學目標的設計提供了基本依據。教學目標屬于教學的前端,有了前端的目標整合,后面的滲透與協同才會有方向。藝術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要將核心素養的培育貫穿藝術教學的全過程。教師要立足學生的全面發展,挖掘教學內容多方面的育人價值,結合學生的成長需求,把握顯性和隱性、近期和遠期、部分和整體的關系,圍繞學生審美和人文素養發展進行教學目標設計,使學生通過藝術學習陶冶情操、浸潤心靈,激發想象力與創造活力,充分發揮藝術教育培根鑄魂、啟智增慧的功能。
在教學內容選取上,要進行資源聯動。這實質上就是建立廣義的美育資源觀。課堂上要以課標和教材為第一資源,確保美育的規范性。在此基礎上,挖掘、聯動其他相關學科的美育資源,以所確立的美育教學目標為指引,在各學科中尋找具有共同或者相似美育功能的大概念,借助概念的互通性實現學科間的資源聯動和價值共振。課堂外要積極開發和利用各種公共文化資源,比如美術館、博物館、展覽館、音樂廳,以及當地特有的民間藝術作坊、非遺傳承館等。還可以利用重要的節日、紀念日、少先隊及共青團活動日、校園文化藝術節等,開展文藝匯演、藝術作品展示、優秀影視作品展演等活動,通過資源聯動增強學生的美育獲得感。
在教學實施上,要促進協同學習。實施方式上不應拘泥于美育學科知識的習得,要鼓勵和促成學生綜合運用其他學科的知識,通過協同學習創造性地完成藝術作品,提升創造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要圍繞學生感興趣的主題或項目開展協同研究,給學生提供靈活選擇、個性化學習的機會。
說到底,美育的價值核心是文化屬性。真正體現這種文化屬性,需要探索以藝術課程為主體、多學科滲透、多資源整合、多場域銜接、多方式并舉的美育教學模式,將學生的協同學習融入美育全過程。
(作者系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課程中心主任、研究員)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