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統籌提升大中小學協同育人質量
http://www.wandqa.cn2024年05月23日 09:50教育裝備網
據媒體報道,重慶文理學院與重慶市永川區教委聯合發起“百名博士走進中小學校園”活動。截至今年4月,永川已建成區級精品課后服務課程121門、精品課后服務活動課例50節,全區95所中小學都建立了“一校一品”課后服務課程體系。這一舉措是利用高校優質教育資源提升中小學課后服務質量的創新性探索。實踐證明,要更好地推動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協同聯動,取得更大成效,必須加強區域統籌,充分發揮區域統籌在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有效對接中的橋梁作用。
精準掌握區域內基礎教育的發展需求。首先,構建有效的需求反饋機制。政府教育部門應定期組織召開區域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研討會、座談會,并且每學期派調研組深入教育一線開展需求調查。同時,不僅要不斷提升區域內校長、教師等群體準確反饋需求的能力,還要暢通網上信息反饋渠道,確保能夠及時掌握學校負責人、教師等群體的需求建議。其次,建立健全需求清單。利用大數據,充分整合分析所掌握的需求信息,從環境設備、師資配置、學習資源等方面,構建區域內學前、小學、中學的教育發展共性需求清單和個性需求清單,找準切入點、結合點。最后,完善需求響應機制。政府教育部門要針對基礎教育的發展需求,每季度牽頭組織開展一次專題對接會,建立對接情況臺賬,明確具體對接單位和時間節點。同時,做好跟蹤跟進,確保每項需求有落實有反饋。
探索地方與高校的有效合作機制。其一,深化校地合作關系。由地方政府與區域內高校簽署校地合作協議,明確雙方的職責,形成有效、暢通的合作機制,充分發揮雙方的資源優勢,圍繞提升基礎教育發展質量開展探索交流。其二,健全人才聯合培養體系。圍繞區域內高校的特色專長,聯合共建涵蓋學前、小學、中學各學段的高校學生教育實踐基地和基礎教育教師培訓基地,推動理論與實踐的雙向對話,實現高校學生的實踐成長與基礎教育教師的理論提升。其三,持續深化科研合作和成果轉化。地方政府要搭建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研究平臺,由高校科研人員和基礎教育教師圍繞基礎教育發展中的重點、難點問題組建課題團隊,聯合開展項目研究攻關,對研究取得的優秀科研成果,及時開展轉化推廣,形成對基礎教育發展的科研支撐。
完善保障機制,確保高等教育和基礎教育協同育人落到實處。首先,加強統籌協調。地方政府可設立專門機構或委員會,統籌領導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協同聯動工作,明確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協同發展的戰略定位和目標,將其納入地方教育發展總體規劃,積極構建大中小幼各學段縱向貫通、校內校外橫向聯動的教育格局。其次,強化政策引導支持。地方政府要從政策上對高校參與基礎教育教學工作予以支持,制定系統性支持和促進區域高等教育服務基礎教育發展的政策措施,明確區域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協同發展的目標、范圍和舉措,以及地方政府相關部門的保障職責。最后,健全激勵保障機制。地方政府要建立健全資助制度,設立專項資金,持續加強對區域高等教育服務基礎教育的人力、物力、財力支持,做好典型經驗和模式的推廣示范,加大榮譽獎勵力度,激勵區域高校能夠主動、高效、可持續地為基礎教育發展增勢賦能。
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既要堅持教育的階段性特征辦學,又要著眼于教育的連續性要求育人。面對基礎教育階段豐富學校課程體系的現實需求,發揮好區域統籌的作用,將有利于進一步放大有限教育資源的效益,為深化教育改革提供新的動力和引擎。
(作者系貴州師范大學教育學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