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人才適配度 破解就業矛盾
http://www.wandqa.cn2024年06月27日 09:20教育裝備網
一邊是有人沒活干,另一邊是有活沒人干。當下,技能人才總量短缺和結構性矛盾共存,既帶來了就業的結構性矛盾,也制約了我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阻礙了我國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正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技術革新成為經濟增長的引擎,產業變革對高素質技能人才的依賴進一步強化。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全國技能勞動者總量超過2億人,占就業人員的26%,高技能人才超過6000萬人,占技能勞動者的30%,為推動高質量發展、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有力技能人才支撐。我國已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技術技能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結構持續優化。但是從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需求看,我國技術技能人才總量和質量仍顯不足,在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及重點服務行業,“一技難求”的現象仍然比較普遍,存在總體規模不大、領軍人才不足、供需矛盾突出等問題。
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深入發展,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結構深度調整,迫切需要源源不斷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國工匠供給。職業教育一頭連著教育,一頭連著產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聯最直接、最密切。政府、職業院校和企業三方協同,發揮聯動優勢,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高人才培養適配度,對于提升勞動者質量、推動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
隨著市場智能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結構與就業市場需求不匹配、就業者的技術技能水平與崗位需求不匹配的問題日益突出。統籌調整優化專業布局和結構,實現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的更緊密對接,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也是提高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適配度的關鍵課題。
前不久,教育部公布了2024年高等職業教育專科專業設置備案和審批結果:2024年擬招生專業點共66870個。與2023年相比,新增專業點6068個,撤銷專業點5052個。調整幅度是自《職業教育專業目錄(2021年)》發布以來最大的一年。職業教育專業與產業具有聯動性,產業布局在哪,專業設置就要與之對應。
進一步優化調整專業布局,政府要運用大數據手段宏觀統籌分析招生就業規模,動態調整招生就業指標,靈活調整專業設置和招生數量。職業院校要面向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區域經濟發展和新興產業動態調整專業設置,突出辦學特色,提升辦學質量。
數字化浪潮洶涌澎湃,傳統制造業產業正朝著數字化、產業化的方向高質量發展。面對這一浪潮,職業教育要努力抓住教育數字化戰略機遇,以數字化賦能職業教育變革,提升數字化教育水平,完善數字技能培訓體系,更要根據產業、行業的人才需求,培養具有數字化思維和數據驅動能力的技術技能人才,使技能人才培養能夠適應產業升級轉型的需求。
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的基本辦學模式,直接影響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的成效、職業教育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能力。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高人才培養適配度的關鍵。2023年,《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賦能提升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印發,為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提供了政策指引。
進一步推進產教融合,職業院校要主動走出校園、走進園區、貼近企業、嵌入產業,充分整合多元社會資源和優質辦學力量,緊貼產業結構調整和根據市場需求量身打造專業課程,讓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和產業行業發展需要相輔相成。要通過校企共建前沿技術平臺和實習基地等舉措,實現人才培養與職業崗位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企業作為產業發展的核心要素,是技能型人才就業的主要載體,也是職業教育辦學的重要主體。政府要加強宏觀指導和政策引導,打出“金融+財政+土地+信用”政策組合拳,調動企業參與人才培養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企業深度參與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各個環節,真正變“一頭熱”為“兩頭甜”,為高素質技能人才培養賦能。
(作者系張家界航天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