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不妨多一點松弛感
http://www.wandqa.cn2024年11月22日 09:30教育裝備網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正確處理好學習時間與學習效果的關系,否則過猶不及
■要有擠出時間讓學生去玩耍、放松的智慧,有允許學生“浪費”時間發發呆的從容,有“放縱”學生偶爾沒有做完作業的淡定
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北京、山東、內蒙古、遼寧、江蘇等多地推廣“課間15分鐘”,有的地方甚至將課間延長至20分鐘,讓孩子們有更充分的時間走出教室、走向戶外,能夠呼吸新鮮空氣,放松大腦,玩得更開心。小小的一道時間管理“加減法”,受到社會廣泛好評。
去年,部分中小學生課間10分鐘被約束的現象被媒體報道之后,引發各界的關注和討論。針對這一話題,教育部明確表示,中小學校要確保學生課間正常活動。全國各地學校也采取了各種措施保障學生的課間活動。延長課間就是從優化時間管理的層面,讓學生走出去、動起來的積極探索。
課間從10分鐘到15分鐘,是學校管理的一個小探索,但卻具有以“小切口”撬動學校落實“五育”并舉,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功效。延長課間時長所折射的還是學校辦學育人理念轉變,是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育人導向的生動體現。
“有一種學習,叫爭分奪秒”“爭分奪秒精備考,勤學苦練創佳績”……類似的口號出現在校園內、教室里。抓住每一分、每一秒搞學習,是不少教育者對學生的要求。在這種氛圍里,除了上課、刷題等直接服務于考試的事情,其他諸如課間活動、體育課、課外閱讀等,都是不重要的,甚至是可以犧牲的。
學生上課在學習、下課在學習,甚至走路、吃飯都捧著課本、習題集。這無疑是一種過于致密的時間安排。它以犧牲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為代價,甚至以犧牲學生的身心健康為代價去追求分數。“小胖墩”“小眼鏡”及青少年心理健康問題的出現,都與這種爭分奪秒的學習模式有關。
令人欣慰的是,“健康第一”理念逐漸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學校、家長把呵護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放在了更重要的位置。從采取多種措施保障學生課間活動,到出臺剛性制度保證每天一節體育課,背后都是育人理念的轉變。
簡而言之,就是為學生爭取一段“不搞學習”的時間,讓他們放下書本、走出教室,玩起來、動起來。這不僅對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有積極的作用,能夠有效預防和減少“小胖墩”“小眼鏡”,降低心理健康問題的發生率,對于提高學習效率其實也很有幫助。
勞逸結合、張弛有度,有助于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是常識。經濟學里面有一個規律叫“邊際效益遞減規律”,在一定時間內,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增加投入量,會相應增加產出量,但是市場的規模決定了一個峰值,過了峰值之后,再繼續增加投入,產出量會越來越少,直到獲得的產出不能覆蓋支出的成本,投入產出比成為負數,整個經濟活動就會進入虧損狀態。
放在學習問題上也是如此。當學習時間超過一定的臨界值,即進入疲勞期,繼續增加則會對學習效果產生負向影響,呈現出邊際效益遞減規律,甚至還會損害身心健康。也就是說,并不是花費的學習時間越多,學習效果就越好。“一分耕耘,一分收獲”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要正確處理好學習時間與學習效果的關系,否則過猶不及。
眾所周知,學習過程中,向上向善、積極樂觀、堅毅持久等非智力因素發揮著更大的作用。而這些品格的塑造,不是坐在教室里刷題就能培養出來的,需要在豐富的生活中去培養、去塑造。
當下,網絡上流行著一個熱詞——松弛感,指的是淡定、從容和波瀾不驚的處事風格。既強調無須用力過猛,保持理智清醒、從容自如的心態,也包含保持松弛、學會留白的意思。恰恰是在擁有適當的松弛感的時候,在不急不慢的狀態中,能夠活出想要的樣子、感受到生命的豐盈,進而達到“越松弛、越厲害”的境界。
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不靠拼時間換分數;踩準成長節奏,不急功近利、拔苗助長;善于留白,不把孩子時間填得過滿,讓他們有玩耍、放松的時間……這些都是松弛感的體現。
概而言之,呵護學生身心健康,要有擠出時間讓學生去玩耍、放松的智慧,有允許學生“浪費”時間發發呆的從容,有“放縱”學生偶爾沒有做完作業的淡定……
推而廣之,在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又何嘗不需要一些松弛感?以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為例,高度緊張高壓的氛圍中很難誕生出奇思妙想的創意,很難產出創造性的成果。寬松、包容的土壤,更有利于拔尖創新人才的不斷冒出和成長。
當然,松弛感的營造,不僅僅需要學校的智慧和勇氣,也需要教育行政部門樹立正確的教育政績觀,以多元評價體系為學校松綁,需要包括家長在內的全社會樹立更科學的教育觀、成才觀,與學校同向而行,共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撐起一片更大的天空。
(作者系本報記者)
責任編輯:董曉娟
本文鏈接: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