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青春與鄉村的“雙向奔赴”鋪路架橋
http://www.wandqa.cn2025年03月21日 09:42教育裝備網
“此心安處是吾鄉。”鄉土是他們成長的土地,生于斯、長于斯,那里有他們來時的路,有他們牽掛的人
在鄉村全面振興美好藍圖和國家相關方針政策的指引下,鄉村就業創業逐漸成為高職畢業生擇業的新潮流,高職生的返鄉就業熱也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
自鄉村全面振興戰略正式提出以來,各地政府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出臺各類促進返鄉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在各類政策的吸引下,不少高職院校畢業生回歸家鄉。
高職生返鄉創業就業延續的是鄉土情懷。對他們而言,“此心安處是吾鄉”。鄉土是他們成長的土地,生于斯、長于斯,那里有他們來時的路,有他們牽掛的人。鄉土也是滋潤他們心靈的文化基因,承載著他們對家鄉的深厚情感和責任擔當。情系桑梓的學生之所以選擇回鄉創業就業,是希望學以致用,用自己學到的技術知識回報家鄉。高職生返鄉創業就業源自于鄉村建設對其專業技能的需求缺口。憑借著擁有專業技能的優勢,選擇回鄉創業就業的高職生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帶著現代科技知識、專業技能、先進經營理念回家鄉的“新農人”眼界開闊、思想前衛、大有可為。
返鄉創業就業也是高職生實現人生價值的重要方式。鄉村全面振興不是紙上談兵的宏大敘事,而是無數“新農人”用心耕耘的日日夜夜,是點滴變革匯聚而成的實在圖景。高職人返鄉創業,將個人價值同黨和國家的前途命運緊密結合,將個人理想融入鄉村全面振興的社會理想中,實現了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有機統一。
盡管返鄉就業是高職畢業生穩就業保就業的職業選擇,但其意義遠不止于此。高職人才返鄉創業就業是破除鄉村發展人才困境的關鍵,這一新潮流在引導得當、保障到位的情況下可以吸引和激發更多農村青年投身鄉村建設,實現鄉村的人才振興。高職生掌握著專業的知識和技術,他們的返鄉就業創業,對于鄉村產業的振興、農業技術的改造、農村經濟發展活力的激發等都具有重要意義。返鄉就業創業的高職生作為了解故里的年輕一代,善于融合現代理念去激活鄉村文化的“一池春水”,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也轉化了鄉村的文化價值,無形中弘揚了鄉土文化。
高職生返鄉就業的熱潮之下,鄉村與年輕人的“雙向奔赴”也面臨諸多挑戰。返鄉就業的政策重心往往放在本科或者以上學歷的人才,對高職院校的政策有待完善。在完善針對高職生等群體的就業支持體系、擴大農村地區就業崗位、強化配套公共服務設施與保障、健全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上任重道遠。
傳統單一觀念束縛青年就業返鄉。在社會的傳統觀念和職業認知中,讀了大學、拿到文憑后走出小山村毋庸置疑是一個勵志的故事。在這個故事里,完成“鯉魚躍龍門”的農村學子應當遵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的路徑。相反,如果好不容易從鄉村出來又選擇返鄉就業,就會被貼上“大學白讀了”的標簽。擇業的傳統觀念若不轉變,勢必構成對年輕人返鄉就業的現實阻礙。
高職生返鄉創業就業的趨勢要想長久,既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也離不開社會的理解與認同,通過政府、高校、社會多方面合力為青春與鄉村的“雙向奔赴”鋪路架橋,構建起驅動年輕人返鄉就業的長效制度,讓年輕人“想回去”干事創業,讓想回去的年輕人“能回去”。
在政策支持上,針對高職人才做好返鄉就業創業的政策扶持,不僅要確保政策落實到位,還要提升政策的針對性。優化創業培訓體系,為他們提供個性化指導和資源對接,營造良好就業創業環境,提升高職畢業生返鄉就業創業的能力。高職院校需要充分關注學生返鄉就業創業規劃,做好創業教育課程的優化,并且將創業教育深度融入課程體系,提升學生的返鄉創業意愿與成功率,以此形成“一帶十,十帶百,百帶千”的良性循環。
推翻有關年輕人擇業的偏見大山,看到新一代的萬千種可能。打破刻板印象離不開千萬人的努力,需要做好正確的社會輿論引導與傳統觀念的更新。
(作者系中國科學院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